从内陆大省迈向开放高地2021-09-24 10:15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商品加快走出国门,营商环境更加宽松 从内陆大省迈向开放高地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新时代湖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锚定了新方位、赋予了新使命。一年来,湖南立足实际,找准位置,补齐短板,发挥优势,不断在“三个高地”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 “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引着湖南高举“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的旗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湖南着力构筑水陆空铁一体、江海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国家级开放平台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湖南向北共建长江经济带,向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南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向西密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作,向西南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由内陆腹地迈入开放前沿。
今年1-8月,全省执飞国际全货机1598架次、运载货重5.7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4.17%、68.76%。 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货值分别增长60.7%、25.5%。岳阳城陵矶口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增长46.3%。 开放通道不断拓展,开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 湖南以建设“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为抓手,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综合服务,目前已在全省设立59家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 大力实施“万企闯国际”行动,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认证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结合线上线下拓展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打造一批跨境电商重点园区,开通了跨境电商直购进出口、网购保税进口等业务模式。 贸易通关变得更加便利,简化了综合保税区进出区管理,实现非保税保装材料快捷循环利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数据协同、简化标准化;启用出口“提前申报”新模式,货物到港即放,实现“零等待”和“抵港直装”…… 今年1-7月,湖南实现进出口总额3120.9亿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国水平2.34个百分点;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124.37亿元(含邮快件电商包裹),同比增长113.8%。 亮眼的外贸成绩背后,是湖南愈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 如今,即便兜里没钱,也能来湖南做买卖。近日,首批5条来自南非的红西柚货柜抵达上海洋山港并完成清关,这标志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单易货贸易顺利完成。在此次易货贸易中,南非Takela集团用红西柚等货物,交换湖南的建材、小商品等,双方签订了400万美元的易货贸易合同。 湖南自贸试验区将长沙高桥大市场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改革创新“试验田”。明年,湖南自贸试验区将上线易货贸易B2B平台,易货交易非洲国家和地区范围达到10个。 到2023年,湖南有望实现中非易货贸易交易额50亿元,建立国内与非洲国家供货商及需求方资源信息大数据平台。 不断吸引外资入湘的同时,湘企也正在稳妥走出去。 楚天科技通过国际化发展,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能生产全套疫苗生产设备的企业,先后为俄罗斯、阿联酋、印度等国提供疫苗生产线;蓝思科技通过收购台湾可成科技的生产企业、完善在越南的生产布局,进一步加强了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商品从内陆起飞跨海越洋走出国门,一张张蕴含科技实力的制造业名片递向海外,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纷至沓来。湖南,正在从一个内陆大省崛起为对外开放高地。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
|
上一页
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