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物种比大熊猫还珍稀!长沙市政协委员6年前发起全国首个保护穿山甲行动2022-05-23 17:48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昨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上午9点半,长沙县松雅湖畔细雨蒙蒙,“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湖南省主会场宣传活动在这里举行。 “生态文明和环境监督”长沙市政协委员工作室是活动的协办单位之一,工作室牵头人、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周灿英讲述了她与穿山甲的故事,并科普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保护好生物多样性等知识。 在保护穿山甲6年的路上,尽管艰险不易,但周灿英一直坚持下来,并收获幸福与快乐。 已在野外监测到12头穿山甲 穿山甲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身披鳞甲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受到人类威胁最严重的哺乳动物之一。 “全球现存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树穿山甲、长尾穿山甲、印度穿山甲、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8个物种。由于乱捕滥猎和栖息地被破坏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周灿英说,上世纪80年代,南方许多地方经常可以看到穿山甲的身影,但现在它比大熊猫还珍贵。 2016年,在周灿英的努力推动下,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发起了全国首个穿山甲在地保护行动,通过野外调查、保护宣讲、建立社区保护地等方式,为穿山甲在中国的野外种群复育提供帮助。 但质疑之声随之而来。“官方都监测不到,你能找得到吗?”“全省都没人研究,你去哪里研究?怎么研究?”但是,周灿英一旦认定要做,便一往无前。 通过翻阅专业资料,向专家学者请教,去台湾学习如何开展穿山甲的野外调查和救助工作……周灿英慢慢成为了“行家”。 在调查过程中,危险无时不在。2016年10月,在一次大山调查中,突下大雨,周灿英下山时腿一直在发抖,下山途中有三次差点滚下山去。 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调查中,周灿英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她始终充满了信心。 2020年4月25日,周灿英来到江西的一座大山里,查看安装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是否拍到穿山甲。当通过电脑看到一头正在快速行走的中华穿山甲时,她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 “花了整整4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行程数十万公里,横跨湘赣两省,只为寻找它。”周灿英激动地告诉现场观众,“保护穿山甲还来得及!” 如今,周灿英和她的团队已持续监测到了12头穿山甲。 推动社会环保力量的壮大 周灿英始终觉得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保护穿山甲。如今,在周灿英的引导下,成立了穿山甲保护理事会,自发组织巡山,用心用情保护穿山甲。 给周灿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曾是一位老猎人,年轻时猎捕过穿山甲。当听完周灿英讲述穿山甲的故事后,老人心有愧疚,经常跟着野保团队上山下乡开展野外调查。 “我们不可能永远呆在穿山甲生存的地方,最好的保护还是要依靠当地人。”如今,周灿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对穿山甲栖息地社区的宣教上,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穿山甲的重要性,推动社会环保力量的壮大。 为什么要保护穿山甲?周灿英说,因为一个物种的消失,就意味着永远丧失了这个生物的基因密码。此外,穿山甲是白蚁的天敌,在250亩林地中,只要有一只成年的穿山甲,这片森林就不会遭到破坏。 令周灿英欣喜的是,如今对穿山甲的保护措施不断升级。2020年6月5日,穿山甲被定为一级保护动物,14个省份启动了穿山甲专项调查等。 在当天的活动现场,通过穿山甲的故事,周灿英还向大家科普了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 “‘生物多样性’不只是一个环保概念,而是涉及自然与文化多层面的生命共同体。”周灿英说,生物多样性存在于一滴水中、一捧泥土里、一片田地里,存在于地球的任何地方。 在周灿英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共识,每个人都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图|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
|
上一页
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