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声世界突围的郴州莽山瑶族女孩 江梦南:自己淋过雨,想为更多人撑伞2022-07-15 13:35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7月8日,2021年度“感动湖南”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从无声世界里突围的郴州莽山瑶族女孩江梦南,获颁2021“感动湖南”年度致敬人物奖。 “大家对我太过奖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是江梦南接受政协融媒记者专访时,说的第一句话。明年,江梦南即将从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现在她正潜心自己的课题研究,为毕业做准备。 “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29岁的江梦南坦言,“自己为药物所害,未来将在生命科学领域里继续深耕,希望能够学有所成,回报社会。科研之余,还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无障碍领域。自己淋过雨,想努力为更多的人撑一把伞。” 最希望:“以健全人的标准要求我” 因忙着科研学习,颁奖结束的第二天,江梦南便回到了清华大学。4年前植入的人工耳蜗,让江梦南告别了26年的“无声世界”,开始用耳倾听这个美妙滚烫的时代。 江梦南6个月大时,因肺炎用药不当,导致右耳失聪,左耳损失105分贝,被诊断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江梦南父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带着她奔波长沙、北京多家医院看病,结论都是一样——“世界医学还无法治愈,言语康复的可能性极小”,医生建议他们尽早教孩子学习手语。 江梦南的父母都是当地乡镇中学的教师,一次次的失望并没有击垮他们。“孩子耳朵已失聪,再也不能让她失去说话的权利。”夫妇俩决定教会女儿读唇语,偏要打破“十聋九哑”的民间说法。 父母让江梦南手摸着他们的喉咙感受声带的振动,眼睛看着他们的口型学习发声。“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因不是靠听觉记忆对比、纠正自己的发声,而是需要记住每个音节、每个字的口型,以及舌头的开关和摆放位置。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江梦南说,她依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父母抱着她坐在镜子前,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教,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遍遍纠错的艰辛日子。在学习读唇语的同时,父母还教她自学思考,坚持要让她去普通学校读书。为了更好地培养她,父母也放弃了再生一个孩子的想法。 自身的坚韧自强,和父母伟大而深沉的爱,让江梦南学会了用嘴“听”“说”。从小学开始,江梦南靠读老师口型“听课”,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她发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1年,江梦南高考进入吉林大学药学系,并在该校读完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硕士研究生。2018年5月,她又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在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清华大学入学前,江梦南右耳成功植入人工耳蜗,她重获了失去26年的听力。刚重获听力的时候,分辨脑袋里的声音到底来自虚幻还是现实,是江梦南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江梦南说,经过几年的适应,曾经只存在于文字和想象中的声音,和整个世界一起,在眼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我经常跟别人说,千万不要因为我听不见就放低对我的要求和标准。我可能取得了一点点较小的成绩,我怕他们会因为我听不见,而把我取得的成绩放大好几倍,更希望他们以健全人的标准要求我。”谈及成长感受,江梦南真诚地说。 最欣慰:“带来向前向上冲的力量” 从大学本科、硕士到攻读博士,江梦南选择的专业始终属于生命健康科学的领域。 谈及初衷,江梦南坦言:“因为听力的原因没法当医生,不能报医学专业,但又想去帮助跟我差不多的人,所以就报了药学。生命科学领域如果有一个难题能够被解决被攻克,造福的就是所有人。如果我能够做一些什么让一些人不再那么辛苦艰难,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我成长过程中,很多人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和关怀,带给了我很多感动。”江梦南说,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从小便记住了,做人要懂得感恩。 这些年来,科研学习之外,江梦南都会尽己所能向社会公众普及无障碍理念,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将爱传递,回报社会。 2018年末,江梦南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代表,参加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并发言。 2019年,她前往偏远地区参加教育公益项目,为当地学子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2020年,她当选为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会长,作为核心成员之一起草并发布《做“无障碍天下”使者倡议》…… 每逢寒暑假,江梦南都会回到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视障、听障、智障的孩子,鼓励他们学习唇语、学习说话,积极融入社会,乐观面对生活。 今年3月,江梦南获得“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荣誉。她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有失意的网友给她留言说,看到她的故事后重拾起对生活的勇气。在江梦南看来,能给大家带来一种向前、向上冲的力量,是最让她感到欣慰的事情。 对话:“蜗牛尽管慢,坚持下去总会抵达目的地” 政协融媒:你如何评价自己? 江梦南: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人做得和我一样,甚至比我做得更好。我就像一只慢慢爬的蜗牛,尽管速度不快,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抵达目的地。 我并不太愿意被大家称为学霸。回想过往的学习经历,从小到大,我几乎从未在同学中冒过尖。不过还好,时不时被身边人碾压的经历,也练就了我的强大心脏。领跑不行,但我跟跑的耐力可是出了名的。这些年,虽然一直跟在队伍后面,但也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政协融媒:这些年,你最大的收获是? 江梦南: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由于是跨专业读博,博士学业刚开始时的自己基础薄弱,到现在慢慢能够独当一面,非常有成就感。 政协融媒:父母带给你最大的影响是? 江梦南:教会了我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 政协融媒:明年,你即将博士毕业。 未来有什么打算和期盼? 江梦南:通过这几年的博士生活,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科研的热爱和兴趣。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生命科学的领域里继续深耕,学有所成;希望家乡越来越富足美好,欣欣向荣;希望社会越来越平等包容、有爱无碍。 □政协融媒记者李飞
|
上一页
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