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从4个维度 认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022-12-09 11:01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稳步增强,开启了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报告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明确了新时代的使命与任务。
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条道路既根植中国国情,又体现了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实现产业赶超的决心。 随着中国工业实力的提升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特征。新征程上,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生产生活绿色化。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实现途径,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分类施策,找好战略基点。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国情,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夯实产业基础,加快补齐短板;瞄准未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抓先发优势,占领战略制高点;面向市场,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当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是制造强国建设路上的最大拦路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作出了回答。 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科技攻关,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掌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动权。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我国制造业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战略性转变。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持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稳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接下来,我们要推动强链补链固链稳链,促进链主企业织链造网,构建我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要加强主配协同和产业链协作配套,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融入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创新链。加快应用场景和生态建设,促进关键原材料、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关键工业软件的国产替代。强化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纵深的优势,推动制造业有序转移,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速推进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整理 政协融媒记者 李飞
|
上一页
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