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亮:湘港情是人生难得的馈赠

2022-07-01 02:09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口述:林德亮记录:政协融媒记者黄璐


微信图片_20220701020002.jpg  林德亮,1953年7月出生,祖籍广东揭阳,第七、八届湖南省政协委员,第九、十届湖南省政协常委,现任香港新界地区事务顾问协会主席、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我的第一故乡在柬埔寨。我在那里出生、长大。1970年,在战乱时局中,我只身前往香港,落脚在人生中的第二个故乡。


  在香港,一无所有的我白手起家。洗厕所,打杂工,住在三层铁船的底层,尝遍辛酸滋味。


  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经济逐渐腾飞。在人人奋斗、乐观向上便有所获的时代,香港人整体呈现出顽强、拼搏、追赶的“狮子山精神”。


  我的个人命运也正是在那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从一个贫苦、一无所有的异乡人,徒手奋斗,安家定居,打下事业的基石。


从不沾辣椒到无辣不欢


  1978年,中国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我因来到内地投资的缘故与湖南结缘——26岁的我抱着观望的心态前往衡阳考察。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内地,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新鲜,而内地人见到我更是感到新鲜,甚至惊诧。当时的我留着八字胡、披肩长发,穿着香港很流行的喇叭裤、亮皮皮鞋,这一切对于内地人来说,都太奇异了。


  当时的衡阳发展尽管整体是落后的,但让我感到温暖的是浓浓的人情味。每天留我在家吃饭的长辈热情、和善,待我如家人般温暖。他们的友好,让我在湖南慢慢找到了家的感觉。我也由此开启了与衡阳市的合作,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来湖南投资的港商。


  我的性格是做事一定要求真务实,因此我希望在湖南的每一项投资能够给湖南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作为一个爱国爱港的企业家对湖南许下的庄重承诺。


  1985年,我率先引进10辆“皇冠”轿车和10辆面包车,在南岳办起全省首家出租汽车公司。之后的20多年里,我先后投资过振升铝材、索(溪峪)张(家界)公路、常德武陵大道、常德火车站广场、长沙县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等项目。


  1993年,我参与投资改造了常德武陵大道与常德火车站广场。武陵大道当时被认为是湖南最漂亮的一条城市道路,这份评价让我感到欣慰。


  2000年,我帮助衡阳三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短短半年内,使这家亏损企业扭亏为盈。


  200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冰冻雨雪灾害,我发动湖南省海外联谊会的理事和港区政协委员,直接或间接捐助款物价值超3000万元。


  因来湘投资,40年里我来湖南不计其数。早些年的时候,一年来一两次,后来几乎每个月都会来。我的饮食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来一点辣椒都不沾的人,现在是无辣不欢,我的冰箱里堆得最多的菜便是辣椒。


  可以说,因为对湖南有一份归属感,我已悄然把自己当作一名“新湖南人”。


湖南人与事是难忘的经历


  作为一名政协人,我与湖南的缘分颇深。我担任过第六届衡阳市政协委员,当时是空前的,因为改革开放之前,湖南还没有本地外商担任政协委员。第一次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政协会议时,我感到十分光荣,这也加深了我与湖南的感情。


  此后,我连续担任第七、八届省政协委员,第九、十届省政协常委。对于这份荣誉和职责,我倍加珍惜。


  担任港区省政协委员召集人期间,我积极发动委员为湖南献计出力,不管是在2008年冰灾公益募捐中,还是积极配合招商引资,港澳委员在其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名政协人,我履职的初心是:凡是对湖南有利的,我都要敢建言、建真言。


  记得在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我就湖南投资环境作大会发言,建议职能部门进行改革、改善服务等。我的直谏敢言得到了会场各位领导的赞赏,现场掌声不断。时任省委领导对我的发言评价为“既情真意切,充满了爱国、爱湘之情,又切中要害,指出了我省经济发展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令人感动,发人深思”。会后,我的发言被印发各市州主要负责人传阅。


  2013年起,我不再担任政协委员,但我与湖南的情缘并未止步。我不遗余力地在香港宣传、推介湖南。这年11月,在我的努力推动下,香港新界区原区事顾问协会30多名成员组成考察交流团来到湖南,先后在长沙、衡阳、郴州等市交流,推动香港与湖南合作对接。


  2013年12月,我受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是46名在任参事中唯一的香港居民。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每年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湖南。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湖南,一方面是因为投资、寻找商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湖南有很多老朋友。这两年因为疫情,我身在香港,但也时常挂念着湖南,也始终关注和支持湖南各项事业的发展。


  人不能忘记老朋友,湖南的人与事,于我是难忘的经历,这份独特的湘港情,也是我人生难得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