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父女档”   一样“湘港情”

2022-07-01 02:12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口述:孙易兵   孙秀祖   记录: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孙易兵:为湘港交流合作多作贡献


微信图片_20220701020030.jpg  孙易兵,省政协常委、香港湖南联谊总会名誉会长、香港恒德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已连续3届担任湖南省政协委员,这一身份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


  我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父亲是1932年入党的老党员,母亲是湖南人,是1949年入党的老党员。我成长于军队大家庭,始终不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受益于党的好政策,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前往香港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事业。


  因为做了一些工作,我多次被相关部门嘉奖。在成为政协委员后,我更加注重发挥双重积极作用,参与到香港和湖南的交流交往和履职活动中。


  这些年来,我印象最深的履职,是参与省政协的“三进三助”聚力行动和“三个一”扶贫行动。这期间,我深入湖南多个市州的园区、企业和乡村,也在帮扶中更加了解湖南,更加热爱这片红色热土。这期间,我发起了“天籁行动”,帮助有听力障碍的贫困群众。


  我还记得2018年儿童节,我们港澳委员参与“双助双行动”走进了桂东县青竹村,帮扶有听力障碍的6岁女孩小雨涵。当她戴上助听器后,她和她的父母好高兴。这几年来,她全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香港生活多年,我会说粤语,但依旧喜欢说长沙话,爱吃湖南菜。常年在香港和湖南两地工作生活,我既对香港比较了解,对湖南也充满感情。这几年,我和港澳委员一起,聚焦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为推动湘港澳三地在平台、企业、资金、物流、资源上加快对接,深化合作,做着各自力所能及的努力。


  这些年来,在香港重大选举活动中,我都会深入相关界别组织,在关键节点主动发声出力,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更多香港同胞树立家国观念。


  香港回归25年来,我发现许许多多香港朋友都是爱国爱港的,都希望国家好、香港好,都有一种奋斗向上、诚实正直的精神。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特别注重和青年朋友交流,我发现部分香港青少年对内地和家乡的认识、了解不多。所以,我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为湖南和香港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开放崛起,多作贡献。比如,开展面向香港青年和湖南青年之间的联谊活动,向香港同胞讲好新时代祖国发展故事,发挥香港湖南联谊总会的平台作用,在湘港科教合作方面助力。同时,常态化联系联络香港朋友来湘投资发展,为湖南引资、引技、引人才,也帮助湖南企业与港澳资本、国际资本牵线搭桥,开拓国际市场。


孙秀祖:更好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


微信图片_20220701020010.jpg孙秀祖,长沙市政协常委、香港湖南青年会执行会长



2018年,我第一次担任长沙市政协委员,觉得非常荣幸。这样,我和我的父亲一样,有了共同的政协委员身份,每年从香港回到湖南,为“湘港”发展建言。


我从小在湖南长大,爷爷奶奶对我影响很大,他们都是老共产党员,我深受他们的红色教育熏陶。后来我在国内外求学,又到香港工作,这些经历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积极投身祖国的发展当中。


在香港工作、生活的这些年,我深刻感受到,香港就像一个“超级联系人”——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随着港珠澳大桥和高铁的连通,香港与内地距离拉近,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经贸、文化合作越来越频繁,很多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或在香港设置了分公司。


作为在香港的“湘二代”,我也发挥着自身“超级联系人”的作用,一直在做推动湘港澳三地在文化、经贸、人才交流等多方面实现更多合作。


作为长沙市政协委员,我一直关注长沙如何进一步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提案中建议建立港澳中心,吸引更多企业来长沙投资,加强长沙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在开放中深化创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我每年都会组织一到两个交流考察团来到湖南学习考察,让更多香港青年一代对国家、文化、历史有更好的认知。他们当中,有些人从来没有到过内地,他们第一次乘坐高铁直达湖南,在湖南省博物馆看湘楚历史,在装备制造企业看尖端工艺,同企业员工、湖南青年深入交流,每次都舍不得走,希望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在湖南停留。


通过这样的实地走读,他们对祖国的文化、科技、经济各方面发展了解得更深,越来越感兴趣,也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这两年,我在香港也常常组织一些交流分享会,以及观影、音乐会等爱国爱港的主题活动,以多种形式凝聚港区政协委员,学习和宣讲两会精神,让在港青年更好地认知祖国。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我们携手抗疫,去多个社区派发物资,发挥青年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团结互助、共克时艰。


未来,我会继续为推动湘港两地青年之间的交流、发展,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