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 文化交流给湘港 带来无限可能

2022-07-01 02:29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口述:许立记录:政协融媒记者廖宇虹


微信图片_20220701020026.jpg  许立,省政协委员、欧宝远东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见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时装产业的繁荣,那是特殊年代下深受海外流行文化影响的产物。如今,与越发开放的内地市场加强合作,已经是香港时尚行业一条不可回避的发展之路。


  来到湖南后,我了解到湖南的传统服饰文化起源早,它积淀了丰富的民族的多样性。如果能不断注入一些新派思维,可能会带来更多美好的视觉冲击和享受。


  在香港和湖南,我感受着多元文化的碰撞,也相信文化交流将给两地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亲历回归感受变化


  我的童年是在厦门鼓浪屿度过的,记忆中那里是一个音乐之都,街头巷尾都能见到不少艺术从业者。艺术所独有的自由和创造性,从小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上世纪70年代,我12岁那年,跟随家人来到了香港,另一座城市的繁华在眼前徐徐铺开。在尚且年少的我看来,香港实在是一个“奇怪”的地方,除华人外,还有肤色各异的外国人,当地人对此早就习以为常。这座城市的开放,让全球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得以在这里碰撞、交流、融合,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港式潮流。


  在那个年代的香港,约有40%的产业都与时装相关,从设计到生产,创意和人才都层出不穷。1986年,我也紧随潮流,选择加入这支庞大的队伍,成立了一家生产箱包、皮具及各种服装的公司。


  90年代,我的目光投向了内地城市——深圳。选择深圳,我看到的不止是距离的贴近和政策的支持,更是看到了这座飞速崛起的城市,潜力无限。


  把公司开到深圳之后,我就过上了两地跑的生活,几乎每天早上从香港赶到深圳来上班,然后晚上又回到香港。


  1997年7月1日,记忆中,无论是走在深圳的街上,还是回到香港的家里,随处可见香港回归的报道。交接主权,那是历史性的时刻。也就是从那一刻起,长期在香港读书、生活的我,不禁从心底开始期待,回归祖国怀抱后的香港,会收获怎样的惊喜。


时尚中融入东方元素


  1999年,我开始专注做服装,成立了欧宝远东服饰集团,并且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让所有衣服都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全世界都在流行彩色,我提出要做黑白的服装,身边的朋友、设计师和合作伙伴都有不少顾虑。但我,还是想坚持,一开始胆颤心惊,结果却受到了超乎想象的欢迎。


  每个时代,都有着属于它的潮流。做黑白服饰时,我们融入的是东方哲学理念。


  时尚一定是相互影响的。就像95后可能不会懂00后在想些什么,这是一种关于时尚的代沟,所以你要去追,去读懂它。我一直认为,追求时尚,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


  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任何方面都可以跟时尚嫁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因为他们才是传播新事物的主要群体。


  我希望这一代人可以再去改变一些东西,从自己本土传承下来的文化出发,结合海外的流行文化做一些调整,要个性化,不要千篇一律。


期待湘港更多跨界合作


  我和湖南结缘,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


  那时,湘西自治州邀请我担任经济顾问。因此,我第一次来到了湖南,走遍了吉首、凤凰,见到了许多漂亮的少数民族服饰。尤其是土家族的刺绣、苗族的蜡染,那些鲜艳的色彩、独特的图腾,令人一见难忘。


  20多年过去,没想到我成为了湖南省政协委员,又有了多次来到湖南的机会。高楼起,高铁通,这期间,最重要的改变,或许还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更为开放。


  那些惊艳过我的传统民族服饰,曾经因为闭塞而“养在深闺人未知”,当人们渐渐意识到它们的美丽,却又觉得它们离日常生活有些遥远。实际上,传统和时尚并不矛盾。


  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罩子”,走出去,去对接外面的需求。


  我想,湖南需要一群专业的人,去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有创意的设计中,去打造一个甚至多个IP,产生放大效应。我希望香港和湖南的时尚人才能够有更多的交流,通过艺术跨界等方式来扩大时尚的影响力,更期待看到湖南的传统服饰文化能够真正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