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再战乡村振兴|委员眼中的非凡十年·山乡巨变

2022-09-19 09:33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图片


从2014年的1987元到2021年的1.3553万元,这是湖南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的变化。


近年来,湖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乡村不仅承载着产业兴旺、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的期望,更承载着人们精神面貌由内而外的深刻变化。


有这样一群扎根于乡村的政协人,看到了过去十年的山乡巨变,也看到了更加充满无限可能的乡村未来。



龙秀林

用外力和内力共助乡村振兴


从2013年11月至今,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从一个深度贫困的村寨蝶变为湖南逐梦小康、振兴乡村的实践样本。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第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花垣县政协副主席龙秀林对此感触良多。


图片


“认真总结、思考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后,我们提出要用文化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扶智启智,激发内生动力,让老百姓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一起打赢了这场脱贫攻坚战。”龙秀林说,十八洞村如今正积极发展以乡村旅游、猕猴桃等为代表的产业,这些都是扶贫工作队曾经在和村民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发展思路。


回首过往,龙秀林感叹,正是激发了村民们的内生动力,才有了十八洞村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湖南正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龙秀林看来,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一个升级版。


“我们用这几年的时间回答了什么叫做精准扶贫,那就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扶贫,叫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也是一样,同样需要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龙秀林认为,要进一步探索社会力量、人才力量如何去支持乡村振兴。接下来,他打算在距离十八洞村不远的自己的家乡,推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一种乡村振兴模式——“乡贤回乡,助力乡村振兴”。


龙秀林总结了政策下乡、科技下乡、文化下乡、资本下乡等外力作用。他认为:“通过外力作用让乡村的面貌发生了改变,让产业的模式不断成型,才能吸引年轻人的回流。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振兴就具备了条件。”


舒兴华

让更多青年回到乡村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愿意回到乡村。”这是省政协委员、湖南创变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兴华近年来的观察。


2014年10月,大学毕业7年的舒兴华回到怀化,带领4位大学生一头扎进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的大山深处,围绕当地群众“把冰糖橙都卖出去、让好果子卖个好价钱”的朴素愿望,组建了芷江兴梦冰糖橙农民专业合作社。


图片


这个年轻的团队积极打造“兴梦橙”“橙家班”品牌,以芷江县古冲村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22个村,探索出一条“电子商务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果农”的合作模式,多年来累计直接销售芷江兴梦冰糖橙达1.2亿元,带动1837户贫困户脱贫增收,间接带动芷江柑橘销售3.5亿元。


农村的道路变宽了,网络通信的覆盖更广了,这些都是舒兴华在近十年明显感受到的变化。更重要的一点是,农业产业的品类越来越多,业态也越来越丰富,“比如说农村电商的出现,这在十年前的农村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变化,在舒兴华看来,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青年们是分不开的。“青年力量的加入,能进一步让农业产业实现与时代的接轨,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尤其是能助推农业农村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从操控田间的无人机,到打开电商的带货渠道,甚至在互联网上孵化、打造品牌,舒兴华认为,农村需要大量的、多层次的年轻人。“为什么是多层次的?因为有些青年可能是有一门技能,有些是懂理论,有些是有创意。只有这样多层次的青年人才回到农村,乡村振兴的未来才会更好。”


刘祖治

做好“红+绿”大文章


2010年的一天,省政协委员、湖南万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祖治路过茶陵县严塘镇时发现,因2008年冰冻灾害,这里的10万亩被损毁自然林一直处于荒废状态。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把十余年打拼的全部积蓄投到这里,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创建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12年过去了,万樟集团在严塘镇累计植树上亿棵,把33万亩荒山穷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带动了大批农民脱贫致富。这个漫长的过程和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刘祖治深刻认识到,“绿色是乡村的底色、是乡村的优势,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才能充挥乡村的优势与特色,这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图片


“绿色发展也是推动产业兴旺的内在动力。”在植树造林的基础上,刘祖治带领万樟集团大力发展农业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和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建成了颇具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了“花湖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农村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


“让绿色富民、生态惠民,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共同富裕。”刘祖治认为,绿色产业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民宿体验、森林康养、农业研学等第三产业的丰富业态和产品,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2021年6月,“助力湘赣边革命老区振兴委员工作室”在万樟园林揭牌。这一工作室以万樟集团以及严塘镇为实践平台,组织四级政协委员开展“三进三助”聚力行动,带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湘赣边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如何实现湘赣边‘红+绿’融合发展,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是我们委员工作室一直致力探索的重要课题。”刘祖治希望将花湖谷“绿色”与井冈山“红色”深度融合发展,让旅游业态更加丰富,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实现“红色+绿色”1+1>2的发展成效,助力湘赣边革命老区打造成红旅、文旅、农旅、茶旅、康旅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旅游区,发挥最大的旅游经济效益。


文|政协融媒记者 廖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