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湖南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2-09-23 10:29来源:湖南政协新闻网
10年来,湖南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绿色生态扮靓三湘大地 “蓝天白云已由‘奢侈品’变为‘日常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颜值更高、成色更足,可谓是蓝天白云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见。”近日,在省委宣传部召开的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邓立佳如是描述今日潇湘的生态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湖南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用心用情守护一江碧水东流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保“一湖四水”安澜,护一江碧水东流。 邓立佳介绍,全省以“一江一湖四水”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全力开展长江“十年禁渔”等,“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 其中,2018年,湖南用重拳整治了下塞湖矮围问题,铲除盘踞洞庭湖十余年的生态“毒瘤”。如今,下塞湖草木葳蕤,满眼生机,重现湿地生态风光。 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民进省委会主委、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10余年来致力于为生态文明建设鼓与呼。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潘碧灵向中外媒体记者讲述了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和各方作出的努力。 潘碧灵说,正是由于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质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这其中包括湖南省政协组织300多名三级政协委员以步行踏察的方式开展民主监督所作出的贡献。 “10年间湘江水质优良率提高了10.6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干流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潘碧灵介绍,目前,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7.3%,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永州、张家界、怀化等3个市位列全国水环境质量前30名。 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南图景正生动展现在世人面前。2021年至2022年,洞庭湖越冬水鸟达40.4万只,冬季候鸟数量刷新历史纪录,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也频繁现身,江豚、麋鹿稳定栖息分别达130多头和220多头。 “三湘四水的颜值更靓、气质更好。洞庭湖上麋鹿嬉戏、江豚腾跃;千里湘江重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自然景象。”邓立佳说。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年来,湖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邓立佳介绍,为大力推动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湖南共完成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545座、1911.52公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建成绿色矿山335家,开展砂石土矿专项整治,全省砂石土矿减少72%,减少至983个,通过“减少数量、提升规模”保障砂石骨料供给。 临武县三十六湾地处湘江源头之一,素有“湘南聚宝盆”之称。然而长期乱挖、乱采、乱排给矿区及下游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为重建绿色家园,当地政府壮士断腕整治污染。如今,曾经千疮百孔的山岭变成了绿意葱葱的空中花园,成为了当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此外,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集中力量整治“化工围江”“化工围湖”,推动淘汰一批地条钢、小煤矿等过剩产能,发展新型战略产业,着力打造“三个高地”;建立“三线一单”管控措施,推动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优化用地结构和产业布局;开展船舶港口码头污染治理,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推广一批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项目,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抓好绿色园区建设。 邓立佳说,过去10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一倍,但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完成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约束性目标。同时,“十三五”期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降低11.6%、17.1%、28.7%、18.8%,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 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绿色园区10家,创建国家绿色工厂100家,浓抹了产业链的“绿底色”,提高了绿色发展的“含金量”。湖南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美丽湖南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多措并举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湖南坚持党对生态文明的全面领导,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系统,也更加成熟。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重塑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一系列举措使得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绿色制度之美更加凸显。 近年来,通过改革,加强与发改、国土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进行职能整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能从分头管理向统一监管转变,从业务部门向综合管理部门转变,从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从主要督企向主要督政转变,从依靠行政检查向综合执法转变。 此外,湖南坚决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等,首创总河长令,健全约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损害赔偿等制度。 在筑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的同时,历史性的环保难题也随之化解。 湖南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重点,强力推进长江岸线项目、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港口码头污染、洞庭湖非法采砂、长株潭绿心、废弃矿山、尾矿库、矿涌水等一批问题整改,督察整改工作得到中央充分肯定。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如今,绿色已成为美丽湖南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老百姓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都显著增强。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历史选择、也是民心所向,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邓立佳说,将坚持一仗接着一仗打,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精神,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好转。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 下一篇: 把互联网最大变量变成凝心聚力的最强能量
|
上一页
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