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陈艳辉2017-11-11 11:26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刘炼真
今年4月1日,连绵的春雨暂停了它的脚步,久违的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本该是个沐浴春风的日子。
早上8点,传来一条消息:“陈艳辉在医专附属医院抢救无效去世。”犹如晴天霹雳,这位在赫山区监察局担任了近8年副局长、与我共事仅4个月的同事,就这么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8岁。
不修边幅 大智若愚
我是去年8月调到赫山区纪委工作后才认识陈艳辉的。
第一次见到他,无论是身高、身材,还是气质、形象,都没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微胖,黝黑,不修边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和我一样架着副高度近视镜。
直到他去世后,我才得知他的家庭远不宽裕,唯一的弟弟患有脑膜炎后遗症,靠卖些苦力勉强维持生计;爱人虽是教师,但一家还得承担起抚养两个侄女和赡养父母的全责,经济上经常捉襟见肘。
同事告诉我,陈艳辉是财会科班出身,乡镇副镇长经历,民主党派身份,有内才更有担当、有个性更有原则,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从不拐弯抹角、绝不拖泥带水,大智若愚,做事却有板有眼。在后来的访谈和工作接触中,这位直截了当、直来直去的个性同事,这位直言不讳、直指要害的班子成员,逐渐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和无尽的共鸣。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初次访谈中,他直指机关的不良倾向,提出尖锐意见建议,却矢口不提个人的想法和要求。
我常想,作为党外干部,他拥有自己的专长,始终那么敬业,又那么有担当,敢于直言,作为执政的共产党,我们到哪里去团结这么弥足珍贵的诤友?我认定,陈艳辉绝对属于那种可以充分信任、广泛团结、格外倚重的党外干部、班子成员。
刚正不阿 敢于碰硬
我和陈艳辉真正共事只有短短的4个月,对他的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是来自委局机关、以及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和朋友的介绍。他身后一直被传诵的点点滴滴,无不印证着这是一个多么刚正不阿、公道正派、正气凛然的男人!
2013年5月,泉交河镇龙泉村支部书记叶某被举报“侵吞征地拆迁款”,益阳市领导批示赫山区纪委“10天内办结”。陈艳辉二话没说,接受任务。他一方面协调区农村审计事务所对该村财务突击审计,另一方面通过外围调查,迅速掌握了叶某的违纪证据。在区纪委决定对叶某立案调查之际,陈艳辉收到“到此为止,否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的电话威胁。在电话里,陈艳辉毫不示弱,正告对方“不查你是我的失职,今天我查你查定了,而且要查你个水落石出!”最终叶某不仅受到党纪处分,而且被移送司法。
2016年7月,赫山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为确保防汛救灾政令畅通,区纪委监察局牵头开展24小时不间断防汛督查。在防汛最容易松懈的凌晨,陈艳辉一次又一次率领督查组,往返穿梭在重点防区20多公里的大堤上。对任何防汛责任不落实情况,不论涉及到谁,都别想在他那里蒙混过关。久而久之,一些分指和乡镇指挥所流传“防汛防干部更防艳辉”的说法。陈艳辉一个又一个的“回马枪”,杀得那些区直及镇村干部叫苦不迭。同事劝他点到为止、见好就收,他义正辞严:“督查不较真,责任就会不落实,这个没得商量。”
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糖,每感身体不适,陈艳辉就胡乱吞上几粒药丸,在堤上或车上休息片刻后,继续穿梭往返、来回督查。同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总是笑着说:“我自己带队,不能搞特殊。再说自己的身体自己有底,我扛得住。”
光明磊落 不忘初心
陈艳辉是从安化扶贫点上一路舟车劳顿、颠簸回来的。当时爱人值夜班不在家,他草草扒了几口剩饭,就开始整理数据、修改他念兹在兹的脱贫规划。半夜他深感不适,加之早起洗澡摔倒,待救护车赶到,早已不省人事,送到医院虽全力抢救,却无力回天。
陈艳辉去世后,益阳市纪委、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和省政协先后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向陈艳辉学习的活动。一个原本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纪检干部、党外干部、扶贫干部、政协委员由此进入媒体和人们的视线。
对于陈艳辉事迹的挖掘和宣传,对他短暂人生的评价和褒奖,我认为无论怎样都不过分。
大概在去年11月,一位市直单位的纪检组长告诉我,陈艳辉在乡镇做过副镇长,又做过七八年的监察局副局长,从来不跑不送,敬业担当,这样的干部值得提拔。我找到陈艳辉,他告诉我:“在纪委8年,不想交流那是假的;不想提拔更是虚伪的。但由于担任市政协委员时主笔写过一个提案,虽促推了问题的解决,却得罪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由此丧失了一次提拔的机会,从此我没有了想法。”他感慨道:“我真想干点事、我也能干点事,我是正儿八经中南财大财会科班生。但只要在纪委一天,我绝对坚守一天。”这场谈话,让我们更加掏心掏肺。后来,经推荐考察,陈艳辉在年底提拔为区经管站长,解决了正科级,后来被组织派去安化当了扶贫队长,没多久就累倒在扶贫路上。
坦荡的党外干部,投缘的同事艳辉,无愧担当卫士,写就无华人生。怀念他,追思他,却永远无法了却彼此的约定。
我曾几次打电话约陈艳辉周末小聚,可他每次都告诉我,“我还在安化山里,这周又回不来。”他还曾说,要请我到他做客,亲手做几道菜,即使高血压喝不得酒,也要敬我一杯。这些再也无法兑现的约定,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为民公仆一生廉洁清平去,忠于职守两袖清风逝如归。”人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陈艳辉用他48岁的生命,拓展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生命的高度。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上一页
1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