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湖南第一例危重患者,蒋朝阳:抢救时遭遇高危风险 | 我的“疫线”故事

2020-04-02 14:25 

image002.jp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4月3日10点30分,“我的‘疫’线故事”第三期上线。当期分享嘉宾是怀化市政协委员、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急重症医学部主任蒋朝阳。他讲述了从1月16日怀化市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始,始终坚守一线的抗疫故事。


   1月26日怀化市确诊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始,我和同事们就一直处于非常高压的工作状态中。当时的疫情势头很猛,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了解也不多,所以还是有担忧。我们很多医生、护士都是吃住在科室,后来隔离到宾馆,一天睡觉的时间往往只有五六个小时,有超过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在工作。


“上战场就有风险”


在我参与救治的患者中,有一个叫小彭的小姑娘,是湖南省第一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让人印象深刻。大年初一,我们接到新晃县的电话,说确诊了一个病人。当时,我们组成市专家组下去会诊时,小彭的情况还比较稳定。


但到了初二下午,小彭的病情发生急剧变化,十分危急。晚上,我们与救护车前往新晃。在途中,我们通过视频指导现场医生为小彭紧急插管,为她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到了新晃以后,她的病情非常非常的重,当时不敢轻易搬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现场抢救,等她的生命体征平稳以后,我们再着手设计线路,把她转运回怀化。


虽然是全省第一例危重症患者,此前完全没有经验,但我们也并不紧张。因为我们平时就是接触最危重的病人,可以说司空见惯,但担心还是有的。我们对新冠病毒不了解,这是传染病,我们一是一定要防护好自己,保持战斗力;二是不能污染环境,不能把病毒传播出去感染其他老百姓;三是一定要迅速把她救治过来。所以在转院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走哪条线路,坐哪个电梯,包括我们路上的消毒、人员的疏散都考虑到了。


但在转院过程中仍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原本安排是有一个副主任医师随车接送病人,但是,考虑到病人病情非常危重以及传染性,所以我临时改变决定,随车坐在副驾驶位上,多个人多道保险。因为路上颠簸,小彭突然大量的痰涌了出来,把气管插管堵住了。当时,我必须马上要停车吸痰,不然她就会窒息。


所以没办法,在防护不足的情况下,我就紧急从副驾驶到了车厢里面给病人吸痰。吸痰过程中,小彭一躁动、一呛咳,一口血痰就喷到了我的额头上。当时,我用纸巾擦掉后,用清水冲一冲,简单处理了一下。等操作完毕、病人情况稳定后,马上重新发车往怀化赶。到怀化以后,我就申请了隔离,再吃药预防。


这是一种职业暴露,不过我没有紧张害怕,也没有跟家人说,只是跟家人讲“工作需要隔离”,怕他们担心。后来,家人从媒体上面知道这些消息,他们是很紧张、很害怕的,我安慰他们“没事,我们有防护”。


当时是战时状态,我们就像战士一样,上战场就有风险,这是我们早就有心理准备的。另外,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救治病人、争分夺秒,职业暴露的风险也都是有的。但是以职业训练为基础,我们是医生,要抢救病人,有风险也必须要上,我们尽量降低风险。全国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碰到那种场景,都会毫不犹豫地顶上去。


必须注重心理治疗


在救治这么多位患者的过程中,我的经验是:第一,必须是多学科密切合作;第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第三,不只是治疗病人的身体疾病,还要特别注意病人营养,以及心理健康。


新冠肺炎是个陌生疾病,对病人及家属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我们特别注意这一点,及早干预、预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一个70多岁的老爷子,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放置起搏器,还有帕金森、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


我们一方面想办法稳住他的疾病,不让基础疾病恶化,想尽办法治疗和稳定他的新冠肺炎,同时关注他的心理变化。心理一旦出问题的话,可能会引起他基础疾病的恶化。


我们医生、护士就经常陪他聊天,拉着他的手,给他安慰。同时,也跟家属联系,让他的儿女、孙子、孙女和他每天通视频电话。让他感受到虽然在隔离状态下见不到亲人,但是,依然有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关心鼓舞。


等他病情稳定了,我们及早把他从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老爷子情绪明显改善,声音都高亢很多。我们就鼓励他下床活动,在我们的搀扶下,从在床边上坐,到床边站,从走两步,到自己上厕所,这个明显的变化过程让他得到了信心,所以恢复得很不错。


心理治疗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思维是高级思维,我们如果只是单纯治疗他的疾病是错误的。小彭的心理也一度出现问题。我们给她插管之前,问她怕不怕;她拼命点头,非常害怕。我们抓住了她这个心理问题之后,也是医生护士一有空就抓住她的手,给她安慰、给她鼓励。


她拔了管以后,讲到这一段经历,她说护士抓着她的手,她心里就踏实,医生在她旁边,她心里就不怕。我们很早就开始给她康复训练,并做了一些很小的细节处理。比如,在最开始的握力训练,我们特地给她买了一个带声音的握力器,声音可以分散她的注意力。小姑娘还是小孩子性格,听到那个声音非常高兴。这些细节也是体现了我们对患者心理上的关心,以及心理疏导的作用。


我现在还跟小彭一直保持着联络,也跟她的康复医生有沟通。我时不时地鼓励她,她有问题也会打电话给我。从她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暂时还不能够解除隔离,但是她肺部的影像吸收远远超出我们意料的好,非常迅速,她的情绪也是很饱满的,小姑娘还长胖了一点。


一份初心支撑着我


虽然之前工作是非常高压、紧张的状态,但是留下很多感人的故事。


病人在非常无助的情况下,非常信任我们,这让我们心里感觉到很柔软,一定要竭尽我们所有的能量,把他们治愈、照顾好;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才能保证我们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全国疫情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广大群众对我们的举措非常支持,主动配合隔离、戴口罩等等,而且给我们医务工作者非常大的支持和鼓励,这点也让我们很感动。


学医的时候,我们学了科学知识和人文关怀。每一名医生都宣过誓,要用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为百姓生命健康谋福利;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更有一份责任和担当。就是这份初心支撑了我,我是一名医生,我要救病人。


至于说被火线提拔为副院长,这是集体的成绩和荣誉;没有大家,我一个人肯定干不来。我们的团队来自呼吸、重症、心内、感染、中医、影像各科室,还有护理、心理各个方面,必须大家要共同努力。我担任副院长是更大的压力,也是更大的动力。这段时间以来,我比原来当科主任的时候更忙,我会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好。


湘声报记者程琴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