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每月工作时间不超过多少小时
一、劳动法规定每月工作时间不超过多少小时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按照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月工作约为166.67小时(以四周每月为例,4×5×8.33,一周40小时,一个月按四周算)。但实际情况中,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上述工时规定,保障劳动者休息权。若违反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行政部门也会依法予以查处。
二、劳动法规定多久不发工资算违法
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一般来说,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约定的工资支付日期未发放工资,就构成违法。
正常情况下,若双方有明确约定工资支付日期,到了该日期却未发放工资,就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没有约定具体支付日期,通常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届满后仍未支付,也认定为违法。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一般为一个月。
比如,约定每月15日发工资,15日未发且无正当理由,就已违法。即便双方没有约定支付日期,但在一个月的工资支付周期结束后仍未发放,同样违法。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工资,并可根据情形主张经济补偿等权益。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劳动法工时是176还是167
劳动法并未明确规定工时是176还是167。正常情况下,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按每月平均计薪天数21.75天来计算,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八小时,月工时应为174小时。而167小时左右的工时计算,可能是基于不同的计算方式,比如扣除了一些法定休假等因素,但这并非法定标准工时。
用人单位应遵循法定工时制度,若因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并且,延长工时需依法支付相应加班费。总之,法定工时标准是明确的,但具体工时计算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计算依据来判定。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规定每月工作时间不超过多少小时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