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罚款吗
一、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罚款吗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可能面临罚款。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虽不是直接罚款,但加重了单位经济责任。
若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此外,劳动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管。如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改正。若用人单位拒不改正,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罚款。具体罚款数额各地规定不同,一般按受侵害劳动者每人一定金额给予处罚。
所以,用人单位不签合同不仅可能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还可能被劳动行政部门罚款。为避免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应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二、不签合同定金不退合法吗
不签合同定金是否能退,要视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合法。
根据法律规定,定金分为立约定金、成约定金、解约定金等,常见的是立约定金。如果给付定金一方不履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一方不履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若因给付定金方的原因导致未签合同,比如给付方反悔不想签订合同,此时收受方不退定金合法。例如,购房者交定金后又不想买房,开发商可不退定金。
若因收受定金方的原因未签合同,如收受方拒绝按照之前协商好的条款签约,那么收受方应双倍返还定金,此时不退还定金不合法。
如果是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导致合同未能订立,比如因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收受定金的一方应当返还定金。
总之,不签合同定金不退是否合法,关键在于判断哪一方存在违约行为或是否有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
三、退休人员可以不签合同吗
退休人员再就业是否签订合同要分情况来看。
退休人员已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与用人单位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根据法律规定,建立劳务关系时,法律未强制要求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因此,从法律层面讲,退休人员和用人单位不签合同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不过,虽然不签合同不违法,但存在诸多风险。对于退休人员而言,若未签订合同,在工作中自身权益可能难以保障,如劳务报酬的数额、支付方式和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等重要事项缺乏明确约定,一旦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可能因没有书面证据而陷入被动。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签订合同也可能面临管理和法律上的风险。
所以,尽管退休人员再就业不强制签合同,但为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降低法律风险,建议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务合同,对各项重要事项进行详细约定。
以上是关于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罚款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