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胁迫的合同违约吗
一、受胁迫的合同违约吗
受胁迫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而非违约问题。
(一)合同效力
1. 当一方是受胁迫而订立合同的,这种合同不是正常表意下的合同,它违背了合同订立时自愿、平等、公平等原则。受胁迫方在这种情况下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
2. 在合同被撤销之前,合同是有效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受胁迫方有履行合同的义务。因为受胁迫方的真实意思并未体现在合同订立过程中。
(二)法律后果
1. 如果受胁迫方选择撤销合同,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那么就不存在违约的说法,因为合同被撤销后就相当于这个合同从来没有合法存在过。
2. 如果受胁迫方没有行使撤销权,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相关义务,那么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正常履行与违约情况按照一般合同规定判断,但这是基于受胁迫方对其可撤销权利的放弃。
二、受托方违约怎么取消合同
如果受托方违约,想要取消合同可以考虑以下步骤:
1. 查看合同条款。合同中可能明确规定了受托方违约时委托方有权解除合同的情形,比如未按时履行受托义务达到一定期限等。若符合这些约定情形,委托方可以依据合同条款行使解除权。
2. 发出解除通知。委托方应以书面形式向受托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受托方的违约行为以及依据合同或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
3. 保留证据。对受托方的违约行为要留存证据,例如违约行为的书面记录、通信记录、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有助于在可能发生的争议中证明解除合同的合法性。
4. 如果双方无法就解除合同达成一致,委托方可以考虑通过向法院起诉或者依据仲裁条款申请仲裁的方式来解除合同,由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根据事实和法律判定合同是否应当解除。
三、受到合同违约怎么办
如果受到合同违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留证据。这包括合同文本、与违约方的沟通记录(如邮件、短信、聊天记录等)、相关票据、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证明违约事实的存在以及违约的具体情况。
2. 尝试协商解决。主动与违约方进行协商,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如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在协商过程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和依据。
3. 发送违约通知。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违约方发送书面的违约通知,正式指出其违约行为,并再次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这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4. 寻求法律救济。如果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较大或者协商、通知均无效,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自己因此遭受的损失。
以上是关于受胁迫的合同违约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