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期限是多久
一、行政诉讼期限是多久
行政诉讼期限根据不同情形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般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经过复议的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特殊情况: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行政诉讼判决书下来后多久生效
行政诉讼判决书的生效时间需区分不同情况。
如果是一审判决,当事人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起上诉的,判决即生效。这十五日期限是法定上诉期,一旦超过此期限,当事人丧失上诉权利,一审判决便产生法律效力。
若是二审判决,因其为终审判决,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二审判决作出意味着案件审理终结,判决结果具有终局性,即刻产生法律拘束力。
生效的行政诉讼判决书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必须履行相应义务。若一方拒绝履行,另一方有权在规定期限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和法律判决得以有效落实。
三、行政诉讼判决书什么时候生效
行政诉讼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根据判决类型及是否上诉而有所不同。
对于一审行政诉讼判决书,如果当事人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没有提起上诉,那么该判决书在上诉期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这是因为法律赋予当事人一定期限的上诉权利,在规定期限内未行使该权利,就意味着接受一审判决结果,判决自然生效。
若当事人提起上诉,一审判决则暂不生效。此时,案件进入二审程序,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为终审判决。二审判决书一经送达,立即生效。二审判决是对案件的最终裁决,具有终局性,送达当事人后即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需按照判决内容履行相应义务。
生效的行政诉讼判决书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应严格遵守。若一方不履行判决义务,另一方有权依法申请强制执行,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性。
以上是关于行政诉讼期限是多久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