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上哪级法院
一、行政诉讼上哪级法院
一般情况下,行政诉讼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
二、行政诉讼如何委托代理人
在行政诉讼中委托代理人,需遵循以下要点:
其一,明确代理人资格。可委托的代理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其二,准备委托手续。当事人需与代理人签订书面的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范围。若委托律师,需向法院提交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函件及律师执业证书复印件;委托其他人员的,需提交相应的身份证明等材料。
其三,提交委托材料。在行政诉讼立案时或者诉讼过程中,将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相关材料一并提交给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由法院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规定的,代理人即可在授权范围内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如代为提交证据、参加庭审、进行辩论等,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诉讼如何提交给法院
提交行政诉讼给法院需以下步骤:
首先,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等。起诉状应明确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内容。证据材料要与诉讼请求相关且具有证明力。
其次,前往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按照规定的法院管辖。
然后,在法院立案窗口提交材料。要填写立案登记表,将起诉状等材料一并提交给立案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对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如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会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如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会告知需要补充或修正的内容。
最后,按照法院的通知缴纳诉讼费。如果符合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的条件,应及时向法院申请。缴费后,案件进入审理程序,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等后续事宜。整个过程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院要求进行,以确保行政诉讼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关于行政诉讼上哪级法院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