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起诉后协商后谁可以撤诉
一、银行起诉后协商后谁可以撤诉
在银行起诉后协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撤诉主体一般为银行。
银行作为原告,依法享有撤诉的权利。其有权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表明放弃本次诉讼主张。法院在收到银行的撤诉申请后,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形进行审查。若不存在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等不应撤诉的情况,通常会准许银行撤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银行有撤诉的权利,但撤诉申请需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提出。一旦法院作出判决,诉讼程序就按判决结果推进,不能随意撤诉了。而且撤诉后,相关法律关系和纠纷的基础事实依然存在,若后续出现新情况或银行、被告违反协商约定,银行仍有可能再次提起诉讼。
二、银行起诉后协商成功撤诉费用谁出
银行起诉后协商成功撤诉,诉讼费用的承担一般依据以下规则确定:
首先,若在撤诉裁定中明确了诉讼费用的承担方,按裁定执行。法院有权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诉讼费用由哪一方负担。
其次,若无明确裁定,通常由原告即银行承担。这是因为撤诉意味着原告主动终结本次诉讼程序,按照常见的诉讼费用承担原则,原告撤诉的案件,诉讼费用由原告负担,但减半收取。
不过,如果双方在协商过程中就诉讼费用的承担有专门约定,例如约定由被告承担,那么就依约定执行。这种约定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力。总之,银行起诉后协商成功撤诉的费用承担,以法院裁定和双方协商约定为主要确定依据。
三、银行起诉后撤诉是不是案件就结束了
银行起诉后撤诉,通常情况下案件即告一段落。当银行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并获得法院准许时,诉讼程序会就此终结。
从法律角度讲,撤诉意味着银行放弃当前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与相对方纠纷的行为。此时,法院一般不再对该案件继续审理,相关的庭审、调查等诉讼活动停止。
不过,这并不绝对意味着整个事件彻底结束。一方面,如果撤诉没有超过诉讼时效,银行在符合法定条件和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再次就同一事实和理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另一方面,即便银行不再起诉,该纠纷所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依然存在。比如因借贷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在撤诉后依旧存续,银行仍可能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如协商、调解等方式,来尝试解决与对方的纠纷,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所以不能简单认为银行撤诉案件就必然完全结束。
以上是关于银行起诉后协商后谁可以撤诉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