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签合同都是签什么合同
一、入职签合同都是签什么合同
入职时通常签订的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期限不同,劳动合同分为三类:
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比如约定合同期限为 2 年,到约定期限,合同自然终止。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如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等,劳动者可要求签订此类合同。
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像建筑工程,以工程完工为合同结束标志。
此外,有的用人单位会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这些协议一般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对劳动者在保密和竞业方面进行约束和规范。
二、延毕三到6个月影响入职吗
延毕三到6个月是否影响入职,需分情况判断。
若入职单位要求应聘者有毕业证、学位证等证明材料,延毕期间无法按时提供,会导致入职受阻。因为单位一般以获得相关学历证明作为入职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材料,单位可能会取消录用资格。
有些单位对应聘者的毕业时间有明确要求,规定需在某一时间段内毕业。延毕三到6个月后,若超出这个时间范围,就不符合单位招聘条件,可能影响入职。
不过,若入职单位对应聘者毕业时间和学历证明的提供时间要求不严格,或在招聘时未明确限定毕业时间,延毕三到6个月可能不影响入职。此时,求职者可与单位沟通延毕情况,争取协商出解决办法,如先入职实习,待拿到证书后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求职者延毕后应及时与单位沟通,说明情况并表达自己的诚意和能力,以减少延毕对入职的不利影响。
三、入职合同编号是怎么规定的
入职合同编号并无统一的强制性规定,企业通常会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和习惯来设定编号规则。常见的设定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按时间顺序编号:以入职年份、月份和流水号组合。如当年入职的第100位员工,编号可能是“202401100” ,前面代表年份和月份,后面是该月入职的顺序号。
2. 部门与顺序结合编号:先体现部门代码,再加上员工入职顺序号。例如,销售部门第20位入职员工,编号为“XS020” 。
3. 字母与数字组合编号:以企业名称缩写、部门代码、年份和流水号组成。如“ABC - HR - 2024 - 001” ,“ABC”是企业名称缩写,“HR”代表人力资源部门,“2024”是年份,“001”是顺序号。
合同编号的目的主要是方便企业对合同进行管理、查询和统计,企业可依据自身情况灵活设计编号规则,关键是要保持规则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以上是关于入职签合同都是签什么合同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