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怎么签订日期规定

2025-11-06 15:43:54 法律在线 0
  劳动合同怎么签订日期规定?劳动合同签订日期规定:双方协商一致可确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否则可能担责;用工前签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日起建立;补签日期为实际补签当天,要明确相关事宜,需依法执行保障权益。接下来湘声在线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劳动合同怎么签订日期规定

   劳动合同签订日期的规定如下:

   其一,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就可在合同中确定签订日期。此日期是双方对合同条款达成合意并签字或盖章的时间。

   其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个“用工之日”是实际开始工作的时间,若未在该期限内签订,可能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等法律责任。

   其三,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说,签订日期可早于用工日期,但劳动关系实际起始以用工日为准。

   其四,若补签劳动合同,补签的日期应为实际补签当天,不过要明确劳动关系起始等相关事宜,避免后续产生争议。总之,劳动合同签订日期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以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二、签订劳动合同不发工资怎么办

   若签订劳动合同后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可按以下步骤维护自身权益:

   第一,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尝试与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上级领导进行友好交流,明确指出工资未发放的情况,了解未发工资的原因,要求给出准确的发放时间。

   第二,收集证据。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及工资数额等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条、工作证、同事证言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维权中至关重要。

   第三,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

   第四,申请劳动仲裁。若投诉后问题仍未解决,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会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还可能支持支付赔偿金等诉求。

   第五,提起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影响有哪些

   未签订劳动合同存在多方面影响:

   对劳动者而言:

   其一,权益保障受限。若未签合同,在发生工伤、患病等情况时,可能难以证明劳动关系,导致无法顺利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或获得应有的医疗期权益。

   其二,薪资权益不明。没有书面合同明确工资待遇、支付方式等,易引发工资争议,比如用人单位随意克扣工资,劳动者维权缺乏有力依据。

   其三,无合同约定工作期限等,劳动者随时可能面临被用人单位无故辞退的风险,且难以主张相应补偿。

   对用人单位来说:

   一是面临法律风险。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是管理不规范。缺乏书面合同不利于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易导致劳动纠纷,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秩序和声誉。

   三是人才稳定性受影响。规范劳动合同能增强员工归属感,未签合同可能让员工缺乏安全感,降低对企业忠诚度,不利于人才队伍稳定。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怎么签订日期规定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