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是审判立案还是执行立案
一、离婚诉讼是审判立案还是执行立案
离婚诉讼通常是审判立案。审判立案是启动司法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的开端,在离婚诉讼中,原告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证据等相关材料,法院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后予以受理,这一过程即为审判立案。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就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争议焦点进行调查、辩论,之后作出相应判决。
而执行立案则是在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所进行的立案。只有当离婚诉讼的判决结果产生法律效力且一方拒绝履行相应义务,如不支付抚养费、不配合办理财产过户等,另一方才会申请执行立案,通过法院强制手段实现自己的权益。所以,提起离婚诉讼时是进行审判立案。
二、离婚诉讼是会询问孩子的吗
在离婚诉讼中,是否询问孩子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对于年满八周岁的孩子,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等问题时,会尊重其真实意愿,一般会询问孩子的想法。这是因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已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表达自己对跟随父或母生活的倾向,其意愿对抚养权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于不满八周岁的孩子,法院通常不会专门询问。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利益不被考量,法院会综合双方的抚养条件,诸如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与孩子的感情等因素,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抚养权归属。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即便孩子不满八周岁,若法院认为询问孩子有助于更全面了解情况,也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询问孩子以及如何询问。
三、离婚诉讼涉及财产分割吗
离婚诉讼是否涉及财产分割,取决于当事人的诉求。若一方在离婚诉讼中明确提出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法院会依法对财产状况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夫妻共同财产范围涵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等,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若双方对财产归属无争议且均未要求分割,离婚诉讼可仅聚焦于解除婚姻关系及子女抚养等问题。不过,即便此次诉讼未涉及财产分割,日后若发现有未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一方仍可另行起诉要求分割。
总之,离婚诉讼中财产分割并非必然事项,主要依据当事人的主张及具体案情而定。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对财产进行合理分配。
以上是关于离婚诉讼是审判立案还是执行立案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