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犯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一、诈骗犯罪可以取保候审吗
诈骗犯罪符合条件的可以取保候审。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在诈骗犯罪案件中,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案件具体情况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形判断是否符合上述条件。比如,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诈骗犯罪事实,积极退赃退赔,表现出较好的悔罪态度,且自身没有再实施犯罪的可能,对社会没有现实危险,同时其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某一情形,那么就有可能被准予取保候审。不过,最终能否取保候审由司法机关依法决定。
二、诈骗遇反诈骗怎么处理
若诈骗过程中遭遇反诈骗情况,处理方式如下:
首先,诈骗方应立即停止一切诈骗行为。继续实施诈骗不仅会加重自身的违法情节,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其次,配合相关部门工作。一旦反诈骗措施启动,诈骗行为往往已被察觉,此时诈骗方应积极配合警方、监管部门等调查,如实供述自己的诈骗行为、手段、涉及金额、同谋等情况。隐瞒事实或抗拒调查会使自己面临更严厉的惩处。
再者,退还诈骗所得。主动退还全部或部分诈骗财物,争取减轻罪行。若能及时退赃,在量刑时可作为从轻情节予以考虑。
最后,寻求专业法律帮助。聘请专业律师为自己提供法律辩护,律师可以依据具体案件情况,为其分析法律责任,争取合法权益,在法律框架内尽量减轻处罚。总之,诈骗遇反诈骗时,正确做法是停止违法、配合调查、退赃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三、怎样核实是否诈骗罪
核实是否构成诈骗罪,需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首先,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诈骗罪要求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若其并无此故意,即便行为造成他人损失,也不构成该罪。比如,因疏忽误解导致财物错拿等情况,不能认定为诈骗。
其次,审视行为手段。诈骗通常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是编造不存在的情况欺骗被害人;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透露关键信息。例如编造投资项目吸引他人出资,实则资金用于个人挥霍。
再者,关注被害人的处分行为。被害人需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若被害人明知真相仍交付财物,不构成诈骗。
最后,看财产损失与行为间的因果关系。被害人财产损失应是因行为人欺诈行为直接导致。
核实是否为诈骗罪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结合具体案件事实,依据法律规定准确判断,不能仅依据单一情形认定。
以上是关于诈骗犯罪可以取保候审吗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