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诈骗定罪标准
一、全国统一诈骗定罪标准
诈骗罪的定罪标准在全国并非完全统一,不过存在一般性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准则。
从法律层面看,依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数额较大是指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这是认定诈骗罪的基本数额门槛,不同地区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该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此外,除数额标准外,虽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具有特定情形,如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等,也可能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同时,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司法实践中,会综合考虑诈骗手段、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来准确认定是否构成诈骗罪。
二、诉讼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诉讼诈骗罪,准确表述应为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具体而言,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会被认定达到立案标准: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多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曾因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被采取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或者受过刑事追究后又实施的;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虚假诉讼严重破坏司法秩序、损害司法权威,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实施此类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三、诈骗案报案人撤案可以吗
诈骗案属于公诉案件,报案人通常不能随意撤案。
公诉案件是由公诉机关,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提起诉讼,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不以报案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报案人提出撤案请求,司法机关仍会依据案件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不过,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报案人的态度及行为可能对案件走向产生影响。比如,若存在误会,经调查核实后,确实不存在诈骗事实,司法机关会依法撤销案件。另外,在一些轻微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退赔,取得报案人谅解,报案人出具谅解书,这在量刑时会作为从轻处罚的考量因素,但并不必然导致撤案。
总之,报案人虽不能直接决定撤案,但可以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以便司法机关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依法作出公正处理。
以上是关于全国统一诈骗定罪标准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