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
一、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如下: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这里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用人单位支付了赔偿金的,不再支付经济补偿。赔偿金的计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计算。
二、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开除区别
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开除存在明显区别。
解除劳动合同涵盖多种情形,既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除,也包括用人单位因法定事由解除以及劳动者因法定事由解除等。比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辞退通常是指用人单位主动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一般基于劳动者存在一定过错,如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不能胜任工作等,用人单位履行相应程序后将其辞退。
开除则是对劳动者最严厉的处分方式,往往是因为劳动者存在严重违纪违法等重大过错行为,如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贪污受贿等,用人单位直接作出开除决定,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从程序上看,解除劳动合同可能较为灵活,协商一致即可;辞退需遵循法定程序,如提前通知、说明理由等;开除同样要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且通常要有充分证据证明劳动者的严重过错。在法律后果方面,不同情形对劳动者权益影响各异,如经济补偿、再就业等都有所不同。
三、未签劳动合同社保如何赔偿
未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支付双倍工资,最多支付11个月。关于社保赔偿,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劳动者可要求其补缴。若因未缴纳社保给劳动者造成损失,比如无法享受医保报销待遇等,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主张权益。仲裁时,需提供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若用人单位拒绝补缴社保,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以上是关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