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开除劳动法怎么赔偿
一、被开除劳动法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开除员工的赔偿情况需根据开除原因判断:
1.合法开除:若员工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赔偿。
2.违法开除: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或违反法定程序开除员工,需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员工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员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指员工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3.有法定情形的开除:如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等,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员工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
员工遇到被开除情况,可与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
二、取保候审还能被开除吗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被取保候审并不必然导致被开除,需区分不同情况:
-公职人员:依据相关规定,公职人员被取保候审期间,停发工资待遇,按本人原基本工资的75%计发生活费。若最终被依法判处刑罚,给予开除处分。若案件被撤销、不起诉或判决无罪、免予刑事处罚,未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行政拘留,且未受处分的,恢复工资待遇,减发的工资予以补发。
-非公职人员:主要看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若单位规章制度明确将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列为严重违反单位规定的行为,单位有权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若规章制度无此规定,单位随意开除员工,则可能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
综上,取保候审本身不直接导致开除,是否开除取决于主体身份和单位规定。
三、取保候审职工能开除吗
取保候审职工是否能开除,需依据具体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判断。
从法律层面看,《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非刑事处罚,意味着职工此时并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仅因职工处于取保候审阶段,用人单位不能直接依据这一条款开除职工。
不过,用人单位有自主管理权,可在合法的规章制度中规定,当员工涉及某些严重违法或可能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行为时,即便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也可解除劳动合同。若职工的行为违反了公司这类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依据制度开除该职工。
另外,若职工在取保候审期间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严重影响工作秩序和效率,用人单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法定程序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但要遵循合法、合理、公平的原则,避免引发劳动纠纷。
以上是关于被开除劳动法怎么赔偿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