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报案立案流程
一、刑事案件报案立案流程
刑事案件报案立案流程如下:
报案: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上述机关报案或控告。报案可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口头报案的,接受报案的工作人员会制作笔录,并由报案人签名或盖章。
受案:公检法机关对报案材料予以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会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报案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但需采取紧急措施的,会先采取紧急措施,再移送主管机关。
审查:接受报案的机关会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有犯罪事实发生,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过程可能会进行调查、询问相关人员等工作。
立案: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并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二、证据不足的刑事案件能不能走到法院
证据不足的刑事案件是有可能走到法院的。
在刑事诉讼流程中,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收集证据,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会对全案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即便证据存在不足情况,若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就会向法院提起公诉,此时案件会进入法院审判阶段。
然而,如果检察院在审查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经过补充侦查,仍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那么案件就不会走到法院。
所以,证据不足不必然导致刑事案件无法走到法院,要根据不同阶段司法机关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及处理决定来确定。
三、刑事案件立案能不能撤案
刑事案件立案后能否撤案,需依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定。
在公诉案件中,一旦立案,通常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依法进行侦查、起诉,被害人不能随意撤案。这是因为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被害人个人的权益,更损害了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例如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犯罪,即便被害人表示谅解并希望撤案,司法机关仍会依据法律规定继续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然而,存在特殊情形。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具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被害人可以在宣告判决前,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但如果缺乏罪证且提不出补充证据,人民法院可能裁定驳回自诉。总之,刑事案件立案后的撤案问题较为复杂,需根据案件性质、法律规定等来综合判断。
以上是关于刑事案件报案立案流程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