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骗中间人是否要民事赔偿

2025-11-05 02:04:00 法律在线 0
  被诈骗中间人是否要民事赔偿?被诈骗案件中,中间人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依具体情形判定。不知情且无过错一般无需担责;明知诈骗仍协助构成共同侵权需担责;不知是诈骗但有重大过失,依过错程度可能担责。关键看主观过错和具体行为。接下来湘声在线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被诈骗中间人是否要民事赔偿

   被诈骗案件中,中间人是否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要依据具体情形判定。

   若中间人对诈骗行为不知情,在整个过程中仅起到正常的介绍、联络作用,且无过错,一般无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为其没有实施诈骗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

   然而,若中间人明知他人实施诈骗行为,却仍然积极参与,为诈骗活动提供帮助,如协助传递信息、交接财物等,那么中间人构成共同侵权。在此种情况下,中间人需与诈骗人共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被害人因诈骗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还有一种情况,若中间人虽不知是诈骗,但在介绍等行为过程中存在重大过失,导致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遭受损失,根据其过错程度,也可能需承担一定比例的民事赔偿责任。总之,判定中间人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关键在于其主观过错及在诈骗过程中的具体行为。

   二、有价证券诈骗罪中的有价证券包括

   有价证券诈骗罪中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国库券:这是国家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国库券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法分子常通过伪造、变造国库券等手段实施诈骗犯罪活动。

   2.其他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这里涵盖范围较广,例如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等。此类有价证券是特定金融机构或相关主体依据国家规定发行的,具备一定的票面金额和预期收益等特征。犯罪分子利用人们对这些有价证券的认知和信任,采用欺骗手段骗取财物,从而构成有价证券诈骗罪。

   总之,刑法规定的有价证券诈骗罪中的有价证券,主要是国库券以及其他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旨在打击围绕这些特定有价证券实施的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和公私财产安全。

   三、诈骗网贷签了合同有效吗会被催收吗

   关于诈骗网贷所签合同的效力及是否会被催收问题,分析如下:

   合同效力:若网贷存在诈骗情形,该合同通常是无效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旦合同被撤销,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比如,网贷平台以虚假的低息、无门槛等承诺诱使借款人签订合同,实际却设置高额利息、不合理还款条件等陷阱,这种情况就符合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是否会被催收:即便合同无效,仍有可能面临催收。诈骗网贷背后的不法分子可能不顾合同的法律效力,继续通过各种手段对借款人进行催收,包括电话骚扰、威胁等方式。但这种催收行为往往是非法的。借款人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安机关会依法对诈骗网贷行为进行调查处理,遏制非法催收行为。

   以上是关于被诈骗中间人是否要民事赔偿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