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要留哪些证据
一、离职要留哪些证据
离职时保留证据至关重要,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以下为需留存的证据:
1. 劳动关系证据:劳动合同能证明你与用人单位的雇佣关系、工作岗位、薪资待遇等核心内容。工作证、考勤记录也可作为劳动关系存在的有力证明。
2. 工资支付证据:工资条或银行工资流水明细,能明确工资数额、发放时间,若存在拖欠工资情况,这些是维权关键证据。
3. 离职原因证据:若因个人原因离职,需保留书面离职申请及单位签收证明;若是被迫离职,如用人单位存在未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况,要收集相关证据,像单位违规通知、沟通记录等。
4. 工作交接证据:完成工作交接时,留存交接清单,由交接双方签字确认,证明你已按要求完成工作交接。
5. 其他证据:与离职相关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若涉及纠纷,这些可能成为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
二、服务员离职如何补偿
服务员离职补偿情况需分多种情形判断:
1. 若服务员主动离职且用人单位无过错,通常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服务员应按法律规定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服务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服务员可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向服务员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服务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其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其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 用人单位主动与服务员解除劳动合同,且符合法定情形,如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等,也需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同上。
4. 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服务员可要求用人单位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三、离职后可以进行投诉吗
离职后可以进行投诉。劳动者离职后,若发现原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形,如未足额支付工资、未缴纳社保、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投诉。
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投诉时,需提供能够证明与原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权益受侵害的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
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仲裁申请需在规定时效内提出,通过仲裁程序,判定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并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如支付工资差额、经济补偿等。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过,在整个投诉过程中,劳动者要确保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依法依规主张权利。
以上是关于离职要留哪些证据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