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到赔偿需要多长时间
一、仲裁到赔偿需要多长时间
仲裁到获得赔偿所需时间并不固定,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般而言,劳动仲裁中,仲裁庭应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审结案件,情况复杂可延长15日。作出仲裁裁决后,若双方均无异议,按裁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对方履行赔偿义务后,即可获得赔偿。
但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审普通程序通常需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简易程序则是3个月。若一方对一审判决不服上诉,二审一般需在3个月内审结。在判决生效后,若对方主动履行赔偿,能较快拿到赔偿;若对方不履行,还需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时间也不确定,要看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等。
经济仲裁方面,仲裁机构按照自身仲裁规则审理案件,时间也无统一标准。同样,裁决生效后可能因一方不履行而进入执行程序,导致整体时间延长。
二、仲裁和法院起诉哪个优先
仲裁和法院起诉不存在绝对的优先顺序,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若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后达成了有效的仲裁协议,明确约定将纠纷提交仲裁解决,那么仲裁优先。根据仲裁法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此时,纠纷应通过仲裁程序解决,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
若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当事人则可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仲裁优先的问题。
此外,若一方当事人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
总之,有有效仲裁协议,仲裁优先;无有效仲裁协议,可选择法院起诉。
三、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仲裁和诉讼存在多方面区别:
1. 启动条件:仲裁需双方当事人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而诉讼无需双方约定,只要一方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损,即可向法院提起。
2. 机构性质: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不具国家意志性;法院是国家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3. 审理人员:仲裁当事人可选择仲裁员;诉讼中审判人员由法院指定,当事人一般不能选择。
4. 审理方式: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能更好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和隐私;诉讼以公开审理为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外,一般公开进行。
5. 程序灵活性: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当事人可约定仲裁程序;诉讼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灵活性较差。
6. 收费标准:仲裁收费通常比诉讼高。
7. 效力执行: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生效后都具强制执行力,但仲裁裁决在境外执行更便利,因有《纽约公约》,而法院判决境外执行需司法协助。
以上是关于仲裁到赔偿需要多长时间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