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资金罪及立案标准

2025-11-15 11:05:39 法律在线 0
  挪用资金罪及立案标准?挪用资金罪指公司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数额较大等情况。立案标准: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三月未还、用于营利活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用于非法活动。司法实践中综合多因素定罪量刑,单位和权利人应及时留证维权。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挪用资金罪及立案标准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其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不同地区可能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在该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具体标准。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比如将挪用资金用于投资、经商等可获经济利益的活动。

   3.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例如用于赌博、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立案及定罪量刑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挪用资金的用途、时间长短、是否归还、给单位造成的损失等。对于挪用资金的行为,单位和相关权利人应及时保留证据,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二、挪用资金罪河南标准如何认定

   在河南,挪用资金罪的认定标准主要依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结合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以下是主要认定要点:

   其一,主体方面。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包括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二,行为对象。是本单位的资金,包括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以及可以变现为货币形式的财产等。

   其三,行为特征。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具体包括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挪用资金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挪用资金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在河南,“数额较大”的标准一般参照相关司法文件执行,通常数额较大起点为六万元以上。

   其四,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单位的资金而故意非法挪作他用。

   三、挪用资金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

   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存在多方面区别:

   其一,犯罪主体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等。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其二,犯罪客体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

   其三,犯罪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款,即公共财产中呈货币或者有价证券形态的部分。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是本单位的资金,包括单位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

   其四,量刑标准不同。一般来说,挪用公款罪的量刑相对较重,因其涉及公共财产和公职人员的廉洁性问题,对社会危害程度较大;挪用资金罪量刑相对较轻。

   以上是关于挪用资金罪及立案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