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双方和解是否能避免处罚

2025-11-15 12:24:31 法律在线 0
  肇事逃逸双方和解是否能避免处罚?肇事逃逸双方和解不一定能免罚。肇事逃逸属严重违法,侵害公共安全和受害者权益。民事上和解可解决赔偿纠纷,但行政、刑事方面,逃逸者仍可能被处罚,构成犯罪要担刑责,和解积极赔偿可从轻处罚,不能仅靠和解免罚。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肇事逃逸双方和解是否能避免处罚

   肇事逃逸双方和解并不一定能避免处罚。肇事逃逸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侵害了公共交通安全秩序以及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从民事角度看,双方和解意味着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一致,受害者获得相应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事纠纷。

   然而从行政和刑事角度,即便双方和解,肇事逃逸者依然可能面临处罚。行政方面,交管部门会根据逃逸情节轻重,对逃逸者处以罚款、吊销驾驶证、行政拘留等处罚。若逃逸情节构成犯罪,如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等,即便双方和解,逃逸者仍要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是由公诉机关代表国家提起,不以受害者的意志为转移。

   不过,双方和解积极赔偿并取得受害者谅解,在量刑时可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总之,肇事逃逸后不能仅靠双方和解来完全避免处罚。

   二、逃逸但不构成刑事犯罪吗

   逃逸是否构成刑事犯罪需依据具体情形判断。

   若逃逸情节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比如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且无人身伤亡,同时当事人有能力赔偿损失,这种情况下通常不构成刑事犯罪,一般会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吊销驾驶证等。

   然而,若存在以下情况则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一是造成一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同时有逃逸行为,就会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二是虽未造成人员重伤,但存在酒后、吸毒后驾车逃逸,或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等严重情节,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总之,逃逸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要综合事故后果、责任认定、逃逸情节等多方面因素考量。一旦被认定构成刑事犯罪,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

   三、骑电瓶车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

   骑电瓶车肇事逃逸的处罚,新交规有明确规定。

   若电瓶车被认定为非机动车:首先,逃逸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由交管部门处警告或者罚款。若因逃逸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逃逸一方通常要承担全部责任。其次,若造成他人人身伤害,逃逸者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相关费用。

   若电瓶车被认定为机动车:未构成犯罪的,交管部门会处拘留、罚款,同时吊销或暂扣驾驶证。若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规定,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逃逸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加重处罚。

   此外,逃逸者还会面临保险拒赔的后果,自身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认定电瓶车属性以及事故具体情节是准确判断处罚的关键,逃逸行为不可取,发生事故应积极面对,依法处理。

   以上是关于肇事逃逸双方和解是否能避免处罚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