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申请仲裁需要多少天
一、劳动申请仲裁需要多少天
劳动仲裁一般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如果有需要鉴定等其他需要耗费时间的事项,所需时间会相应延长。例如,在仲裁过程中涉及专门性问题需要进行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算在上述规定的仲裁期限内。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所以整个劳动仲裁及后续可能的诉讼流程所花费的时间因具体情况各异,但正常情况下仲裁阶段大概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二、劳动争议都是仲裁先行吗
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需仲裁先行。
根据劳动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这意味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通常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其原因在于,仲裁程序具有专业性、高效性等特点,能快速处理劳动纠纷。通过仲裁先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法院的案件负担,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合理配置。
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形可不经过仲裁直接起诉。比如,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此外,如果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被驳回后,用人单位又在执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执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总之,多数劳动争议遵循仲裁先行原则,但也有法定的例外情况。
三、劳动争议的仲裁适用什么
劳动争议仲裁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程序、受案范围等内容。
劳动争议仲裁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仲裁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以上是关于劳动申请仲裁需要多少天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