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认定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一、合同无效认定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合同无效认定的法定事由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例如,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国家重要物资采购合同,且对国家利益造成损害。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比如,甲乙双方合谋签订合同,故意压低价格转让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像一些企业为了逃避债务,虚假签订买卖合同转移财产。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例如,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合同,会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损害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签订的合同,因违反建筑法相关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合同无效的认定需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以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合同无效确认怎么办理
确认合同无效,通常可通过以下途径办理:
一是协商。合同双方可就合同无效事宜进行友好协商,若双方均认可合同存在无效情形,达成一致意见,可共同确认合同无效,并妥善处理后续相关事宜,如财产返还等。
二是仲裁。若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那么当一方认为合同无效时,可依据仲裁条款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及相关法律规定,对合同是否无效进行审查和裁决。
三是诉讼。若没有仲裁条款,一方认为合同无效,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主张合同无效的一方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合同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如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法院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依法作出合同是否无效的判决。
需注意,确认合同无效涉及法律专业问题,建议寻求专业法律人士协助,以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合同无效请求权行使
合同无效请求权的行使,涉及多方面要点。
其一,行使主体。通常合同当事人可主张合同无效,此外,与合同存在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在符合法定条件时,也可能有权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比如合同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其二,行使期限。一般而言,不存在严格的诉讼时效限制,但应受除斥期间约束。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超过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利,权利可能消灭。当然,对于一些涉及公共利益、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情形,不受此限。
其三,行使方式。实践中,主要通过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方式来行使。当事人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合同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如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等。
其四,法律后果。合同被确认无效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是关于合同无效认定的法定事由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