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离职后能仲裁吗
一、被动离职后能仲裁吗
被动离职后通常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
如果是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比如无故辞退、经济性裁员程序违法等,劳动者有权通过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标准一般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若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劳动者以此为由被动离职,可通过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根据工作年限有相应的计算方式。
此外,若用人单位存在其他侵害劳动者权益导致被动离职的情况,如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等,劳动者同样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工资、补偿、赔偿等。总之,被动离职后,只要符合法定情形,劳动者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来保障自身权益。
二、离职之前可以仲裁吗
离职之前可以申请仲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均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比如,用人单位存在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无需等到离职后再仲裁,在职期间即可申请。通过仲裁,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经济补偿、补缴社保等。
申请仲裁时,需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同时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材料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裁决。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所以,劳动者应及时行使权利,避免超过仲裁时效。
三、离职三天可以仲裁吗
离职三天后通常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离职时若认为自身权益受损,比如存在未结清工资、未支付经济补偿、未依法缴纳社保等情况,在离职后发现这些问题,就可以在时效内申请仲裁。
申请仲裁时,需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写明双方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并附上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离职证明等。将仲裁申请书及证据材料提交至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可进行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裁决。
总之,离职三天后若符合劳动仲裁的条件,是能够依法申请仲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
以上是关于被动离职后能仲裁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