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多久工资可劳动仲裁
一、拖欠多久工资可劳动仲裁
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拖欠工资具体时长才可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来说,只要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的行为,劳动者就有权申请劳动仲裁。
从实际情况看,若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工资,哪怕仅逾期一天,也属于拖欠工资。劳动者为维护自身权益,可申请劳动仲裁。不过,在实践中,考虑到处理成本与效率等因素,通常建议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就工资支付问题沟通后,用人单位仍未解决的情况下,及时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要准备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工资支付情况等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将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劳动仲裁是仲裁终结吗
劳动仲裁并非都是一裁终局。
劳动仲裁存在一裁终局的情形。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不能就这类裁决向法院起诉,但劳动者对该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不过,除上述法定一裁终局的案件外,其他劳动仲裁案件并非仲裁终结。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均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所以劳动仲裁是否为仲裁终结,要依据具体案件类型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三、劳动仲裁后追诉期多久
劳动仲裁后的追诉期即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该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比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工资;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像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亦或是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拖欠工资等情形,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而在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以上是关于拖欠多久工资可劳动仲裁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