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怎么才立案
一、合同诈骗怎么才立案
合同诈骗达到一定条件,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达到两万元以上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立案需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提出,通常是犯罪地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报案时要准备好相关材料,比如合同文本、付款凭证、聊天记录、邮件等,这些材料能证明存在合同及诈骗事实。
报案人要详细清晰地陈述案件情况,包括合同签订背景、履行过程、对方诈骗手段及造成的损失等。公安机关受理后会进行审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及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若符合立案条件,会制作立案决定书;若不符合,会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报案人。报案人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二、怎么样属于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以下情形属于合同诈骗:
1. 虚构事实:行为人编造或歪曲实际情况,如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谎称拥有某种不存在或无处分权的财产进行交易。
2. 隐瞒真相:故意不透露关键信息,如隐瞒自己无履行合同能力的事实,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并签订合同。
3. 收受财物后逃匿:在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4. 挥霍财物致无法返还:将对方交付的财物用于非法活动或肆意挥霍,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且拒不返还财物。
5. 以小骗大: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进而骗取更多财物。
合同诈骗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益,还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若遭遇合同诈骗,应及时收集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怎么才算合同诈骗呢
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判断要点如下:
首先,存在欺骗行为。诈骗者通常会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比如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先以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
其次,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表现为诈骗者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而是意图将对方财物据为己有。比如收到对方货款或货物后逃匿,或者挥霍、转移财产致使无法返还。
最后,骗取财物数额较大。至于数额标准,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合同诈骗是刑事犯罪,若遭遇可能的合同诈骗,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通信记录、付款凭证等,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怎么才立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