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职务犯大罪怎么判
一、小职务犯大罪怎么判
首先咱们说说什么叫“职务犯罪”。
这里说的职位犯罪主要就是讲国家机构、国营企业这些大头儿们,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干出了贪污受贿、损公肥私、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这样的事儿。
然后还有那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定和规范的,按照刑法来说,这都是得接受刑事惩罚的犯罪行为。
再说说这个“职务侵占”这个词儿你可能不太熟悉,但其实它就是指那些利用职务之便,把别人的钱财据为己有,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人。
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叫做“职务侵占罪”,一旦被发现,就得面临5年6个月的牢狱之灾。
那怎么才能证明这个人确实是职务侵占,首先,我们需要调取相关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看看他到底是哪个岗位的,有没有职务上的便利。
其次,我们还需要找到他侵占的财物,看看这些财物是不是他利用职务之便得到的。
最后,我们还要找来财物账目等相关证据,让司法会计审计部门做个审计鉴定报告,这样就能准确地知道他侵占了多少财物。
不过,即使这个人把全部侵占的财物都还给受害者,也还是会被判刑的。
因为职务侵占是一种行为犯,也就是说,只要他做出了侵占的行为,就算没有实际拿到财物,也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至于量刑标准就要看他侵占的具体金额了。
如果涉及到的金额比较大,那么他可能会被判处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但是,如果他能够积极退赃、退赔的话,法院会根据他的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弥补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以及他的主动程度等因素,酌情从轻减轻处罚。
二、违纪违法与职务违法犯罪的区别
违纪违法与职务违法犯罪存在多方面区别:
一是行为主体范围不同。违纪违法的主体范围相对较广,涵盖了各类组织、团体中的成员,只要违反了相应的纪律规定和法律法规,都可能构成违纪违法。而职务违法犯罪的主体主要是特定的公职人员,其违法犯罪行为与职务相关。
二是行为性质不同。违纪行为主要是违反组织内部的纪律要求,比如违反党的纪律、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等。违法则是违反国家法律规定。职务违法犯罪强调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如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侵害的是公共利益和职务的廉洁性。
三是后果和责任承担不同。违纪违法的后果通常包括纪律处分、行政处罚等,依据违纪违法的具体情节而定。职务违法犯罪的后果更为严重,除了要承担法律责任,可能受到刑事处罚外,还会面临公职的丧失、声誉的损害等,因其行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正常秩序造成严重危害。
三、什么是职务违法犯罪案件
职务违法犯罪案件是指与职务相关的违反法律法规并构成犯罪或者仅为违法的案件。
从违法方面来看,职务违法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例如,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违反行政纪律规定的行为,像违规接受礼品礼金,虽然未达到犯罪程度,但违反了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
从犯罪角度讲,职务犯罪则是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常见的职务犯罪有贪污罪,公职人员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受贿罪,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滥用职权罪,超越职权违规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等。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公权力的不当使用和对公共利益、公民权益的侵害,通常由监察机关等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以上是关于小职务犯大罪怎么判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