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员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被裁员要注意哪些事项
当面临被裁员情况,需注意以下重要事项:
一是确认裁员合法性。企业裁员须符合法定情形,如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且需履行法定程序,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若裁员不合法,可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主张经济赔偿金。
二是关注经济补偿。依法裁员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三是办理离职手续。要确保用人单位结清工资、支付经济补偿,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同时,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如裁员通知、工资条等,以备后续维权之需。
二、被裁员签了合同还能仲裁吗
签了裁员相关合同后,能否仲裁需分情况讨论。
若该合同是在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且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明确约定了各项补偿、权益等事项,员工已清楚知晓并同意相关安排,一般情况下较难再进行仲裁。因为此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然而,如果签订合同时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导致员工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那么员工是可以申请仲裁的。比如用人单位以不发放工资、不提供离职证明等手段胁迫员工签订不合理的裁员合同。
另外,若合同中约定的补偿等内容低于法定标准,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也可以就未足额补偿等问题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法定标准补足差额部分。总之,关键在于签订合同的过程及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员工真实意愿。
三、被裁员赔偿几个月工资
裁员赔偿的工资月数需根据不同情形确定。
若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法定情形进行经济性裁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例如,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了3年7个月,经济补偿为4个月工资;工作了1年3个月,经济补偿为1.5个月工资。
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即不符合法定裁员情形进行裁员,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比如上述工作3年7个月的劳动者,违法裁员时应支付8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
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以上是关于被裁员要注意哪些事项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