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证据不足怎么处理?

2025-11-07 23:03:37 法律在线 0
  诈骗证据不足怎么处理?诈骗案件证据不足时,侦查阶段公安机关继续侦查,补充侦查后仍不符起诉条件则撤案;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可退侦或自行侦查,二次补充后仍不足则不起诉;审判阶段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作无罪判决。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诈骗证据不足怎么处理

   若诈骗案件证据不足,处理方式如下: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应继续展开侦查工作,全面收集各类证据。通过调查走访、技术侦查等手段,尽可能获取与案件有关的人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若经过补充侦查,证据仍不符合起诉条件,公安机关应当撤销案件。

   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诈骗案件,经审查认为证据不足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每次以一个月为期限。二次补充侦查后,人民检察院依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审判阶段,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二、诈骗都具有隐蔽性吗

   诈骗通常具有隐蔽性特征,但并非所有诈骗都绝对如此。

   隐蔽性是诈骗常见特点之一。诈骗分子往往通过隐瞒真实意图、虚构事实或歪曲真相的方式,在受害者毫无察觉或未充分警觉的情况下实施欺诈行为。比如常见的电信诈骗,骗子利用虚假身份和编造的故事,诱导受害人转账,整个过程尽可能避开受害者的理性审视,在暗中完成骗术布局。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那么隐蔽的诈骗情形。部分诈骗手段可能较为明目张胆,利用受害者的某些心理弱点或信息不对称。例如,一些虚假投资项目,虽鼓吹高回报,但运作模式明显存在问题,只是因为投资者被高额收益冲昏头脑,未深入思考就参与其中。这种情况下,诈骗行为的隐蔽性就没那么强。

   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诈骗都具有隐蔽性。判断是否构成诈骗,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使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并遭受损失,而不是仅看是否隐蔽。

   三、诈骗单位构成诈骗罪吗

   单位不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犯罪主体为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不过,单位虽不能构成诈骗罪,但在司法实践中,若单位实施诈骗行为,一般会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这些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达到一定数额标准,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的,会以个人犯罪论处。

   同时,对于单位实施的一些类似诈骗性质的行为,刑法有专门规定其他罪名来规制,如合同诈骗罪等,该罪名犯罪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相应的量刑标准处罚。

   以上是关于诈骗证据不足怎么处理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