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诈骗罪立案标准
一、上海诈骗罪立案标准
在上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4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予以立案追诉。此标准是认定诈骗罪刑事犯罪的重要起点。若诈骗行为达到这一数额标准,司法机关将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对于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数额巨大”与“数额特别巨大”在量刑时会有更重的考量,随着诈骗数额的增加,犯罪嫌疑人面临的刑罚也更为严厉。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即便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若存在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情形,也会予以立案。
二、多少万属于诈骗行为
诈骗行为的认定并非单纯取决于金额。一般来说,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通常就构成诈骗罪。
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差异,对于数额标准的规定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数额标准可能相对高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数额标准会相对低些。例如,某些地区三千元以上即构成诈骗罪,而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可能要一万元以上才认定为达到入罪标准。
除了金额,认定诈骗行为还要看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即便金额未达标准,但实施了诈骗行为,也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等法律后果。
三、电信诈骗会被诈骗吗
电信诈骗分子同样可能遭遇诈骗。从法律角度看,尽管他们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但在社会中也是普通个体,并不因自身实施电信诈骗行为就豁免于成为诈骗受害者。
诈骗犯罪的构成,主要看是否存在一方故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另一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并遭受损失。电信诈骗分子在生活的其他场景下,若被他人以类似手段欺骗,符合诈骗犯罪构成要件时,他们也会成为诈骗案件的被害人。
比如,有电信诈骗分子被他人以“提供更精准诈骗信息源”为由骗走钱财,骗其者编造虚假信息,让该诈骗分子信以为真并付款,这种情况就构成对电信诈骗分子的诈骗。不过,即便电信诈骗分子遭遇诈骗,其自身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行为依然要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会因成为受害者而减轻或免除其原有罪行的惩处。
以上是关于上海诈骗罪立案标准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