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怎么进行的

2025-11-10 20:04:11 法律在线 0
  劳动仲裁是怎么进行的?劳动仲裁流程: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提交书面申请及副本,仲裁委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五日内送副本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十日内向仲裁委提交答辩书。仲裁庭开庭五日前通知双方,裁决一般四十五日内结束,复杂可延期十五日。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劳动仲裁是怎么进行的

   劳动仲裁的进行一般如下:

   首先,申请人需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载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事项。

   其次,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然后,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会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仲裁委员会会在收到答辩书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之后,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最后,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仲裁诉讼要律师吗

   劳动仲裁诉讼是否需要律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自行处理有一定优势,劳动者能全面了解案件进展,也可锻炼自身法律能力,且自行处理成本较低。但自行处理也存在明显弊端,劳动者可能因法律知识欠缺,无法准确把握案件的关键法律要点和证据规则,导致权益受损。

   委托律师处理则较为专业高效。律师精通劳动法律法规,能准确分析案件,制定合理策略。在证据收集与整理方面,律师更具经验,可最大程度保障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庭审中,律师能熟练运用法律技巧进行辩论,维护当事人权益。

   若劳动仲裁诉讼涉及的争议复杂、金额较大,或劳动者自身对法律和仲裁诉讼流程不熟悉,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处理,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因自身法律知识不足而遭受损失。

   三、劳动仲裁特别注意什么

   劳动仲裁需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一、证据收集。要注重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同事证言等,证据需真实、合法、有效。

   二、仲裁时效。需在规定时效内提出仲裁申请,一般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

   三、准确填写仲裁申请书。明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信息,阐述仲裁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确保清晰、准确表达诉求。

   四、了解仲裁程序。熟悉仲裁的受理、开庭、裁决等环节,按要求参加庭审,遵守庭审纪律,如实陈述案件事实。

   五、合理选择仲裁员。可了解仲裁员背景,依据案件性质选择可能更有利于自身的仲裁员。

   六、关注调解环节。劳动仲裁中调解是重要程序,若能达成调解协议,可更快解决纠纷且具有法律效力。

   七、及时履行裁决结果。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有权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以上是关于劳动仲裁是怎么进行的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