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代购有风险吗
一、房产代购有风险吗
在现代社会中,代购房屋这一行为所蕴含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依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动产的归属权取决于产权证书上的署名者,因此也被称为“登记生效主义”。
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的代购房屋都是以他人名义进行购买,待交易完成后,署名人再将房屋所有权转让给实际出资人。
这种情况下,实际出资人面临的主要风险便是署名人可能会改变主意,一旦发生此类情况,他们将难以收回房屋所有权。
我们并不推荐使用代购的方式来购买房屋。
若您确实需要通过这种途径购房,我们强烈建议您与署名人签署一份详细的委托代购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设定相应的违约责任条款,以便在出现争议时能够准确地查清事实真相,有效地减少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二、房产代持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房产代持协议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是主体资格方面。若代持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均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且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这是协议有效的基础条件。
二是内容合法性。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比如,不能为了逃避债务、规避限购政策等非法目的而签订房产代持协议。若出于此类违法目的,协议通常会被认定无效。
三是形式要求。一般而言,书面形式的房产代持协议更能保障双方权益,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
在司法实践中,若房产代持协议不存在上述无效情形,通常会被认定为有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需注意,即便协议有效,实际产权人的权益仍可能面临一定风险,如代持人擅自处分房产等。因此,在签订房产代持协议前,应充分考虑相关法律风险并谨慎决策。
三、房产打官司怎么起诉再审
房产官司申请再审,需满足一定条件并遵循相应程序。
其一,申请再审的事由。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法定情形。
其二,申请再审的期限。一般应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新的证据等特殊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其三,申请再审的途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其四,申请再审需提交的材料。包括再审申请书,应写明当事人基本信息、申请再审的具体请求和事由等;原生效裁判文书;相关证据材料等。
法院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裁定再审;不符合条件的,会驳回申请。
以上是关于房产代购有风险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