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需要报警立案吗
一、民事纠纷需要报警立案吗
民事纠纷一般无需报警立案。报警主要针对刑事犯罪或治安违法行为,民事纠纷本质是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争议,通常不涉及犯罪,不归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管辖。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若民事纠纷过程中伴随违法行为,如在债务纠纷里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威胁,或合同纠纷引发聚众闹事影响治安秩序,公安机关会介入处理,视情况按治安案件立案。
对于民事纠纷,常见解决途径是双方先自行协商,尝试达成和解;协商不成可请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调解;若调解无果,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判;部分纠纷有仲裁协议的,还能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二、民事纠纷再审都会受理吗
民事纠纷再审并非都会受理。
法院对于再审申请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严格审查。一般需符合法定情形才可能受理。比如,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只有再审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法院经审查确认后,才会受理民事纠纷的再审请求。不符合法定情形的,法院通常不予受理。
三、民事纠纷一审后怎么办
民事纠纷一审结束后,有不同的后续处理方式。
若对一审判决结果满意,且对方也未上诉,在判决生效后,按照判决内容履行相应义务即可。若享有权利,对方未主动履行,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强制对方履行义务,实现自身权益。
若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可在法定上诉期内提起上诉。上诉需提交上诉状,明确阐述上诉请求及理由,指出一审判决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或程序方面存在的错误。上诉状应递交给上一级人民法院,由其对案件进行二审审查。
若双方均不上诉,判决生效后,当事人认为判决确有错误,还可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再审。再审申请需提供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存在错误,或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法定情形,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
无论处于哪种情况,当事人都应妥善保管好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法律文书等,以便在后续可能的程序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民事纠纷需要报警立案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