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证明怎么开
一、劳动关系证明怎么开
劳动关系证明通常可按以下方式开具:
1. 对于在职员工,可由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开具。一般会写明员工姓名、身份证号、入职时间、工作岗位、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并加盖单位公章。
2. 若已离职,可前往原用人单位开具。原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出具劳动关系存续起止时间等证明。
3. 若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但无劳动合同,劳动者可收集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经裁决或判决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后,可据此要求用人单位开具证明。
4. 部分地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也可根据劳动者提供的相关材料,核实后开具劳动关系证明。
5. 对于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就业的,可由派遣单位开具劳动关系证明,明确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信息。
二、劳动法新规工龄认定
工龄认定在劳动法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工龄认定主要依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起始时间。
首先,劳动合同是重要依据。若有书面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的入职时间通常可作为工龄起算点。
其次,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能辅助证明劳动关系起始。比如工资发放银行流水显示的首次发放时间、单位的考勤记录起始日期等。
再者,用人单位的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也可作为参考。
另外,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开始时间也能侧面反映工龄起始。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原用人单位与新用人单位存在关联关系,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在认定工龄时,需综合考量各方面证据,确保准确认定,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使其能依法享受相应的劳动待遇和保障。若对工龄认定存在争议,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三、劳动关系的认定问题
劳动关系的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主体方面,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用人单位需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劳动者应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和行为能力。
从劳动行为角度,劳动者需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与监督,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提供有报酬的劳动。例如,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指定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劳动成果归属上,劳动者的劳动成果通常归属于用人单位。比如,劳动者创作的作品在职务范围内一般属于用人单位所有。
此外,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也是重要判断依据。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并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在实际认定中,若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一般可直接认定劳动关系。但即便未签订书面合同,只要符合上述特征,也可认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例如,劳动者虽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长期在用人单位工作,接受其管理,获取劳动报酬,就可能被认定为存在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关系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关乎其享有诸多法定权利,如工伤待遇、经济补偿等。
以上是关于劳动关系证明怎么开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