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5-11-13 23:24:19 法律在线 0
  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会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等后果。自用工超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合同要付双倍工资,满一年未签视为签无固定期限合同仍需付十一个月双倍工资。还可能受行政处罚、承担赔偿责任,应及时签合同避免法律风险。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支付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仍需支付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

   支付经济补偿:若因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受到行政处罚: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若逾期不改正,可能会受到罚款等行政处罚。

   承担赔偿责任:因未交付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如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待遇损失等。

   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并交付劳动合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二、和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以再要回补偿金吗

   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能否要回补偿金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若解除劳动合同是基于双方协商一致,且协商过程中明确约定了补偿金等相关事宜,双方均按约定履行,一般情况下不能再随意要回补偿金。

   但如果存在以下情形,有可能要回补偿金:一是单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手段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解除合同;二是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合同;三是劳动合同期满,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四是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等,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

   若符合上述法定情形,劳动者可通过合法途径,如申请劳动仲裁等,主张要回相应的补偿金。需注意的是,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三、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与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区别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与全日制劳动合同存在诸多区别。

   工作时间方面,非全日制劳动者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全日制劳动者一般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薪酬支付周期不同,非全日制通常按小时计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全日制多按月支付工资。

   合同形式上,非全日制可订立口头协议;全日制则需采用书面形式。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有所差异,非全日制双方均可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且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全日制解除合同需符合法定情形,用人单位可能需支付经济补偿。

   社会保险缴纳上,非全日制用人单位只需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全日制用人单位需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在加班规定上,非全日制一般不适用加班规定;全日制加班需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并支付相应加班费。

   以上是关于用人单位未交付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