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三天不给工资符合劳动法吗
一、干三天不给工资符合劳动法吗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付出劳动后,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干三天不给工资不符合劳动法。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即受劳动法调整。工作三天也属于提供了劳动,用人单位应按照约定或法定标准支付相应报酬。
若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工资。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获取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总之,用人单位不能无故拒绝支付劳动者已付出劳动对应的工资。
二、待岗工资可以作为赔偿基数吗
待岗工资通常可以作为赔偿基数。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待岗工资属于劳动者正常劳动期间应得工资的一部分。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计算经济补偿等赔偿项目,待岗工资应纳入工资总额来确定赔偿基数。这样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保障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得的合理补偿。
但具体情况可能因不同地区的司法实践以及具体案件细节而有所差异。比如,若待岗工资的构成与正常工作时工资构成差异较大,或者存在特殊约定等情况,在计算赔偿基数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综合考量相关因素,以确保赔偿金额的计算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平合理原则。
三、待岗期间单位不给工资怎么办
待岗期间单位不给工资是违法的。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首先,与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明确告知单位其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要求单位支付待岗期间工资。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单位改正,支付拖欠工资,并可对单位处以罚款。其次,可申请劳动仲裁。准备好劳动合同、待岗相关证据等材料,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委将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要求单位支付工资及可能的经济补偿等。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能有效促使单位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整个过程中,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和保留好相关证据,以增强自身主张的可信度。
以上是关于干三天不给工资符合劳动法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