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诈骗罪的定罪标准

2025-11-15 21:25:28 法律在线 0
  保险诈骗罪的定罪标准?保险诈骗罪定罪标准:主体为特殊主体(含单位),主观故意有骗保目的,客观有多种骗保行为,数额方面个人一万以上、单位五万以上达追诉标准,司法实践依此认定是否构成该罪。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保险诈骗罪的定罪标准

   保险诈骗罪的定罪标准如下:

   首先,犯罪主体方面,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单位也可成为本罪主体。

   其次,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获取保险金的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再者,从客观行为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二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三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四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五是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

   最后,在数额方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达到追诉标准,将以保险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会结合具体案件事实、证据,依据上述标准准确认定是否构成保险诈骗罪。

   二、保险诈骗与诈骗罪是一样的吗

   保险诈骗与诈骗罪并不一样,二者存在多方面区别:

   一是犯罪客体不同。保险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保险制度,又侵犯了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二是犯罪客观方面不同。保险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是特定的,表现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等,骗取保险金;诈骗罪则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行为方式更为宽泛,没有特定的限定领域。

   三是犯罪主体有所不同。保险诈骗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四是刑罚规定不同。在量刑上,二者依据具体犯罪情节,在法定刑幅度内有不同的量刑标准。

   三、保险诈骗与诈骗罪法条竞合如何处理

   保险诈骗与诈骗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处理时遵循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保险诈骗,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其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在处理二者法条竞合时:

   一是明确适用特别法。保险诈骗是针对保险领域的特殊诈骗行为作出的规定,当行为符合保险诈骗构成要件时,优先适用保险诈骗相关法条。

   二是数额认定。保险诈骗有其独立的数额标准,若骗取保险金数额达到保险诈骗的入罪标准,按保险诈骗罪定罪量刑。

   三是未达标准情形。若骗取保险金数额未达保险诈骗标准,但达到诈骗罪标准,此时仍应以保险诈骗罪定罪处罚,因为特别法已对该行为作出专门规定。

   以上是关于保险诈骗罪的定罪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