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2025-11-16 09:04:31 法律在线 0
  单位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单位合同诈骗罪指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履合同骗财,数额较大。立案标准:单位主管等人员以单位名义诈骗且所得归单位,数额5万至20万以上(各地标准有差异),还需结合行为表现判断,符合立案标准责任人受刑事处罚。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单位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单位合同诈骗罪,是指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立案标准主要如下:

   一是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此为认定单位犯罪的关键,需体现单位意志及利益归属。

   二是数额标准。根据相关规定,单位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具体数额标准,可能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所差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此外,在认定时还需结合具体行为表现,如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等常见诈骗手段,综合判断单位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若单位行为符合立案标准,相关责任人将面临刑事处罚。

   二、贷款诈骗罪追诉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贷款诈骗罪的追诉标准如下: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贷款诈骗罪时,要重点审查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比如是否通过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证明文件、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等手段,骗取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同时,对于诈骗贷款数额的认定,应严格依据证据及法律规定进行准确计算。

   若犯罪嫌疑人实施了上述行为且达到追诉标准,将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贷款诈骗罪根据诈骗数额大小及情节严重程度,量刑有所不同,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等刑罚。

   三、贷款诈骗罪中的诈骗金额如何认定

   贷款诈骗罪中诈骗金额的认定,需依据相关法律及司法实践来综合判断。

   首先,以实际骗取到手的贷款数额为基础。即犯罪人通过欺骗手段,从金融机构实际获取的贷款金额,这是认定诈骗金额的核心部分。比如,犯罪人编造虚假贷款用途,成功骗取银行发放贷款100万元,这100万元即为初步认定的诈骗金额。

   其次,对于多次实施贷款诈骗行为的,累计计算诈骗金额。若犯罪人先后三次实施贷款诈骗,分别骗取50万元、30万元、20万元,那么其诈骗金额应累计为100万元。

   再者,要扣除已归还的部分。如果犯罪人在案发前已归还部分贷款,归还部分应从总诈骗金额中扣除。例如,骗取贷款100万元后归还了30万元,那么最终认定的诈骗金额为70万元。

   另外,在计算诈骗金额时,还需考虑犯罪行为与诈骗金额之间的直接关联性,排除因其他合法交易或行为产生的金额混淆。准确认定贷款诈骗罪的诈骗金额,对于正确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单位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