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走劳动仲裁合适吗
一、工伤走劳动仲裁合适吗
工伤走劳动仲裁是合适的。工伤认定后,若双方就工伤待遇等问题产生争议,劳动仲裁是重要的解决途径。
首先,劳动仲裁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劳动仲裁机构由专业的劳动仲裁员组成,熟悉劳动法律法规,能准确判断工伤相关争议并作出公正裁决。
其次,劳动仲裁程序相对简便、高效。相较于诉讼,其流程较为简洁,能更快地处理工伤纠纷,节省时间和成本。
再者,劳动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旦仲裁裁决生效,双方应按裁决履行义务,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以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保障权益得以实现。
在工伤案件中,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各项工伤待遇。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申报工伤,并依法支付相应赔偿。若对工伤认定结果或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双方均可在法定期间内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总之,工伤走劳动仲裁是保障劳动者工伤权益的有效方式。
二、工伤怎样确定劳动关系
确定工伤劳动关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查看是否有劳动合同。若存在书面劳动合同,一般能直接证明劳动关系。
其次,若无劳动合同,可参考以下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等,能体现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等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再者,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且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也可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最后,可通过劳动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由仲裁机构或法院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及事实情况,依法认定劳动关系是否成立。
三、工伤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工伤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成立,劳动者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具备劳动能力。
其次,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其工作安排与指挥,并且从用人单位获得劳动报酬。
再者,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即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是用人单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环节。
在实际认定中,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等。这些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若双方对劳动关系存在争议,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程序来确定是否存在工伤劳动关系。
以上是关于工伤走劳动仲裁合适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