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合同都无效吗
一、违法合同都无效吗
违法合同并非都无效。判断合同是否有效,需依据法律规定及具体情形。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一般无效。这里的强制性规定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非所有强制性规定。若合同违反的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主要是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不直接涉及合同效力。比如,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通常不能仅以此认定合同无效。
此外,若合同违反的法律规定未明确规定违反该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需综合考虑立法目的、交易安全等因素判断。若认定合同有效不违背法律目的,且不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有效。
若合同内容违背公序良俗,即便未违反具体法律条文,也会被认定无效。比如,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因损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应属无效。
二、口头合同是否无效
口头合同并非当然无效。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只要口头合同符合以下条件,就是有效的:
第一,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签订合同的双方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合同内容有理解和判断能力。
第二,意思表示真实。双方在订立口头合同时,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意愿,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第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要求,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不过,有些情况下可能不适合采用口头合同。例如,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如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等,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可能会因不符合规定而存在效力瑕疵。另外,口头合同在发生纠纷时,往往难以举证证明合同的具体内容,所以在重要交易中,建议采用书面合同。
三、合同无效是虚假吗
合同无效并不等同于虚假。合同无效指合同虽已成立,但因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合同虚假通常指合同内容不真实或订立过程存在欺诈等虚假行为。
合同无效有多种法定情形。根据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而合同虚假可能导致合同无效,但并非所有虚假情况都会产生此结果。比如,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而非直接认定无效。
所以,合同无效和虚假有区别也有联系,不能简单将二者划等号。
以上是关于违法合同都无效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