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多少钱属于诈骗罪
一、法律规定多少钱属于诈骗罪
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标准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具体而言:
-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即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一般就可构成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若诈骗金额达到“数额巨大”,也就是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诈骗金额达到“数额特别巨大”,即五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不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二、法律规定多少钱构成诈骗罪
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关于诈骗罪的数额标准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其中,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达到“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达到“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各省级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三、法考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存在多方面区别:
一是行为方式。诈骗罪是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财产。例如,谎称售卖的是名贵手表,实则是普通仿品,被害人信以为真而购买。而敲诈勒索罪是行为人以威胁、要挟等手段,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被迫处分财产。比如,以揭发他人隐私相威胁索要钱财。
二是被害人心理状态。诈骗罪中被害人是“自愿”交付财物,这种自愿是基于错误认识。敲诈勒索罪中被害人是因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
三是威胁内容不同。诈骗罪一般不存在威胁内容,即便有,也不是使被害人恐惧的威胁。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对人身、财产、名誉等方面的威胁。
四是法定刑不同。诈骗罪根据诈骗数额等情节有不同量刑档次,敲诈勒索罪同样依据犯罪情节确定刑罚,二者在具体量刑上存在差异。
以上是关于法律规定多少钱属于诈骗罪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